編者按: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領銜完成的國內首個系統性評估城市網絡形象的研究成果發布,十堰在城市治理網絡形象維度綜合排名全國第一。十堰廣播電視臺推出網絡城市治理的十堰樣板系列報道,全方位解析十堰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實踐、顯著成效與寶貴經驗,展現“十堰樣板”的生動內涵。
十堰為什么成為“黑馬型”城市治理網絡維度典型
《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2025》由中國人民大學牽頭,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等單位共同編撰,從傳播、文化、經濟、生活、治理五個維度,首次系統評估全國105個大城市的城市網絡形象。十堰以突出表現摘得中國城市治理網絡形象指數全國桂冠,成為數字中國建設引人矚目的一匹“黑馬”。
中國城市網絡形象調查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盧家銀表示,基于互聯網快速發展及其對城市社會進程的影響,他們想構建一個新的評估體系,該評估體系能幫助人民群眾和城市的治理者及時地捕捉城市在傳播、文化、經濟、生活和治理領域的綜合表現,從而廣泛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構建指數體系的第二個初衷,主要來源于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開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需要先進行“把脈”,要了解全國城市發展的總體情況;因此,他們所做的城市網絡形象指數體系,屬于國家對于城市進行準確體檢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報告》應運而生。報告整合政府公開數據、輿情數據、行業數據等,對研究對象2024年全年的城市網絡形象進行了全景式年度盤點,確保評估客觀全面。
盧家銀介紹,2024年9月他們組建了一個50多人的研究團隊,所使用的數據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政府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各省市統計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二是網絡輿情數據,涵蓋微信、微博、智慧星光等行業平臺,以及DeepSeek在內相關數據;三是行業數據,主要涉及美團、大眾點評網、中國消費者協會等。
報告顯示,在城市治理網絡形象維度,十堰憑借高效的在線政務服務、卓越的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和良好的網民口碑,超越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榮登全國榜首,成為數字中國建設引人矚目的一匹“黑馬”。
盧家銀介紹,課題組組織所有人員對全部數據進行了3輪核算,經過3次核實后,課題組發現在城市治理維度上,十堰確實是全國第一,這一成績并非課題組給予十堰的主觀評價,而是基于事實與數據得出的結論,且所有信息均來源于互聯網;從數據來看,十堰主要在在線政務服務和網絡輿情應對這兩個領域,在105城中表現非常突出;正如互聯網上網民所評價的:十堰的政務服務是“火箭速度”,在輿情應對過程中非常關注民意,能夠及時回應民生問題;十堰能夠在中國城市網絡形象指數中脫穎而出,一舉領跑全國105城,這離不開老百姓的口碑與網民的廣泛好評。
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十堰通過生態治理與民生需求的精準結合,構建起與公眾的情感共同體,并以深度政民互動持續提升城市形象,贏得廣大網民普遍贊譽。這一系列高效治理舉措,生動展現了基層治理的強大韌性與創新智慧。
盧家銀表示,作為規模并不是很大的Ⅱ型城市,十堰在城市治理領域能夠獲得全國第一,為同體量、同規模的城市,實現“小規模、大能量”的城市治理,提供了新賽道與新樣本;它的另一層含義在于凝聚了民心,既讓十堰人民群眾樹立起信心,也讓十堰的城市治理者發現自身優勢,這能促使城市治理者與管理者堅定信心,持續聚焦民生訴求,推進生態城市的打造與治理;同時鼓勵像十堰這樣的同等規模城市突破規模的束縛、限制、約束,為自己城市的“出圈”尋找到新的道路。
十堰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城市治理從單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轉型升級
近年來,十堰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優化政務新媒體矩陣與民生服務體系,推動城市治理從單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轉型升級。依托完善的政務服務體系和高效的社會治理機制,構建了高效的政民互動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治理模式。
劉勇是十堰一家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近期,因公司業務需要,他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辦理醫療廣告審查證明,不到10分鐘他便完成了手續提交。他說,如今相關業務都能在一個窗口一次性辦理,材料提交流程也十分簡潔便捷,像單位的營業執照、相關醫療許可證等資料,工作人員直接在電腦系統里就能調取,無需提前準備。
為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十堰依托數據共享,把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按照主題搭配組合,實現“數據通、系統通、業務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十堰市數據局數字政務與應用科牛群星介紹,該局打通部門業務系統、匯聚共享數據、合并同類材料清單和辦事流程,最終實現群眾辦事 “一口告知、一次填表、并聯審批”的目標,目前新生兒出生、教育入學等43個重點“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體事項已實現集成辦。
此外,十堰還積極拓展政務服務朋友圈,先后與省內外多個城市合作,實現高頻事項跨省、跨市辦理。
牛群星介紹,十堰市數據局與陜西西安、漢中、商洛、安康,河南南陽、信陽,重慶等8市(縣)簽訂跨域通辦協議,實現150余項高頻事項跨省辦理;加強與北京、廈門的政務交流,實現24項簡易高頻事項在兩地自助終端異地可辦;深化都市圈合作,“襄十隨神”1120項事項同標聯辦;實現525項高頻事項市域通辦。
政務服務關乎政府職能轉變與行政效能提升,也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十堰加快推進政務平臺優化整合,積極暢通群眾訴求渠道,讓民生關切“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在十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線大廳,話務員雷為正在耐心傾聽、細致解答一位市民的咨詢。
十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話務員雷為介紹,在日常工作中,她們平均每天接聽電話80個,高峰時段可達100個左右;對于普通問題會第一時間答復,遇到疑難問題則以工單形式轉辦給承辦單位處理,正常情況下,3到7個工作日內會將單位處理結果反饋給來電人。
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平臺建設。十堰先后整合37條政務熱線,形成了12345熱線“一號對外”的受理模式,實現365天全天候人工服務。上半年,12345熱線共受理19.8萬余件群眾訴求,及時簽收率95.4%,及時回復率97.8%,回訪滿意率96%。
十堰市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主任余昌勇表示,將進一步規范12345熱線運行模式,完善督辦考核機制,真正發揮12345熱線暢通群眾訴求渠道,處理群眾反映問題,反饋社會管理熱點等有效作用,爭取把問題都預防在萌芽、處置在初始、化解在一線、解決在當日。
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是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2022年,十堰通過打造十堰智慧城市大腦平臺,讓城市的每一個單元,每一個因子“上線”聯網,將城市運行信息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并通過在線監測云平臺等多套智能系統,優化數據結構,暢通信息互聯,極大地提升了社會治理水平、城市管理能力。
十堰市數據局大數據中心梁濤介紹,十堰依托“城市大腦”,基于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平臺,歸集十堰市2.36萬平方公里的全域地圖和2493.3萬城市部件及人口、房屋、單位、標準地址數據,搭建了危化品車輛運輸、燃氣安全、地災防范、森林防火、城市內澇、燃氣熱力、供水、公廁、垃圾運輸、道路保潔等城市治理應用場景,實現了城市風險態勢總覽、點位監測、聯動處置等高效管理。
依托“城市大腦”,十堰還搭建起全市停車“一張網”智慧平臺,整合匯聚全市公共、路內、單位、小區等停車場信息。如今,通過“暢行車城”小程序,市民只需動動手指,便可輕松找到泊位。
停車運營管理服務中心運營主管艾春燕介紹,截至目前,十堰智慧停車平臺已接入363個停車場,達到了193860個停車泊位,讓停車不再難,出行更便捷。
目前,十堰智慧“城市大腦”已接入公安、應急、水利等55家市直部門64個應用系統,內容涵蓋地質災害預警、防汛抗旱、應急處置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屏觀天下、一網治全城、一云匯數據”的城市運行管理體系。
梁濤表示,下一步,十堰市數據局將立足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城市風險監控預警平臺和水質保護平臺,為十堰城市綜合治理和生態文明全新建設提供智能化數字支撐,助力十堰打造更智慧、更便捷、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讓市民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以“繡花功夫”深耕城市治理 讓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細。近年來,十堰市始終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以“繡花功夫”深耕城市治理,讓城市環境更宜居、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形象更靚麗、市民生活更幸福。
“微循環”道路是市政交通的“毛細血管”,發揮著減壓、分流、緩堵的重要作用。近期,連接上海路和北京路的一條微循環道路打通,讓周邊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市民劉先生說,現在去往北京路、人民路都很方便。
這條道路是上海路連接北京路的第三條微循環,將之前的3米寬的小通道擴寬為一條9米寬的雙向車道。在暢通交通路網的同時,建設方還不斷改善周邊居住環境。茅箭區國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沈琛介紹,他們將一個廢棄山體改造成集休閑、娛樂、停車為一體的場所。
基礎設施建設是完善城市功能與提升城市品質的必要途徑。多年來,十堰順應群眾期盼,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就是其中一項。
張灣區漢江路街道東風社區北山小區居民郭曉蔓說,以前小區空地上車很多,改造后車輛隨意停放現象減少,健身器材多了,孩子玩得時候,家長也放心了,居民們每天笑口常開。
北山小區是東風社區的一個老舊小區。2018年,該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如今,小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李建國說,現在外墻粉刷了,馬路拓寬了,小區還規劃了停車位,方便了居民停車,生活在這里很幸福。
近年來,十堰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生實事“十大行動”高位推進。在東風社區不遠處的南山小區,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加快進行。
東風社區黨委委員王真介紹,南山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將在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完工后將從根本上解決老舊小區污水管網塌陷下水管堵塞的問題,屆時還將對小區污水管網綠化修剪,路面硬化等基礎設施進行全方面的完善,整體提升居住環境。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十堰還聚焦主城區功能定位,結合群眾需求,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微改造。在位于博物館一側的適兒化游樂園,這里新增改造的學習廊架、游樂沙坑、動物滑梯等,成為了孩子們喜愛的兒童樂園。
建設“小微綠地”打造“方寸之美”,為進一步踐行城市管理精細化理念,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以小切口、微更新、精提升為原則,對城市綠地進行微更新,實行一園一主題。用足“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形象,創造美好生活。如今,一個個微更新、口袋公園、山體游園、15分鐘便民生活圈等,在十堰的每一個角落,精細化管理如細膩的筆觸,正悄然繪制著更加美麗和諧的畫卷。
十堰市委黨校公共管理與法學教研室副主任王寧建議,下一步,十堰要堅持目標導向,聚焦城市治理工作,圍繞城市更新重點任務,在提升城市安全韌性和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把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好,把一項項舉措變為“肉眼可見”的變化,推動民生福祉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