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專家用玄武巖超細絲織出的五星紅旗,隨嫦娥六號探測器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天門在泰國曼谷、美國洛杉磯開設海外倉,讓“天門衣尚”可72小時到達海外客戶手中;漢川通過機器換人,紡織服裝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邁進……作為湖北傳統支柱產業的紡織服裝產業,在武漢都市圈正煥新發展。6月10日至12日,長江日報記者深入武漢都市圈相關城市,對紡織服裝產業進行了探訪。
電商直播帶貨已成為武漢都市圈服裝產業銷售新渠道。通訊員許磊 攝
紡織服裝產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經過30天的奔月旅程,順利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并展開國旗。這面五星紅旗是武漢“織”造,其原材料采自太行山上的玄武巖。嫦娥六號五星紅旗由武漢紡織大學省部共建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衛林院士團隊歷時4年完成。
現代紡織早已遠非傳統意義上的紡紗織布。科技創新,能把堅硬的石頭做成柔軟的布料,更能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效率。
走進天門市永佳服飾公司的智能車間,懸掛式生產線如同精密運轉的神經網絡。每個衣架都搭載物聯網芯片,實時向“云端”傳輸200余項生產參數。數字孿生系統在虛擬空間構建著與實體產線完全同步的“鏡像工廠”,AI算法以每秒百萬次的計算速度,將紐約客的修身版型、曼谷買家的熱帶面料需求、迪拜商的奢飾工藝,拆解成9條產線的并行指令。
“過去完成一個生產周期需要3天時間,如今這一周期已壓縮至4小時。”該公司生產主管陳建波感慨地說,這種“即需即造”的“敏捷生產體系”,讓生產效率與響應速度大幅提升。
在漢川市馬口鎮的名仁紡織二廠生產車間,數十臺進口自動絡筒機隆隆作響,忙碌的紗錠在固定的軌道上穿梭,到達預絡筒位置,通過自動上紗、找頭、接頭、修正等工序,一筒筒優質棉紗絡筒完成。
“我們引進的國外高端自動絡筒機,具有紗線質量高、生產效率高、紡紗成本低等特點,原來一條線需要2個人,現在1個人就能看3條線,用工成本大大降低。”生產廠長周耀介紹,機器換人后,工廠用工從900多人減少到600人,生產效率和產能提升30%以上,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
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躍升,漢川市積極推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代”,以名仁紡織、際華三五零九、蜀峰線業、雅利達制衣等為代表的一批紡織服裝企業,先后累計投資40余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購置國內外先進設備1300多臺(套)。目前,漢川市90%以上紡織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企業用工減少30%,產量提高20%以上,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紡織服裝產業憑借科技創新重煥生機,成為漢川第一大支柱產業。
位于天門的中國服裝電商產業示范基地。通訊員許磊 攝
24小時將布匹變成衣送達消費者
在仙桃市毛嘴服裝產業園城市之光物流公司,一輛滿載各色布匹、各式服飾輔料的大掛車抵達后,工人們快速分揀、清點、出庫,大包小包發送到訂單廠家。緊接著,這些布料、配飾進入工廠生產線,隨著裁縫師傅的巧手翻飛,一條條成品女褲下線、整燙、包裝,晚上搭乘物流專線運往廣州,次日便出現在中大市場各大檔口,搶灘女裝爆款。
年產女褲1.1億條的“中國女褲名鎮”仙桃市毛嘴鎮,每年往返廣州的貨物約8100噸。仙桃市開通仙桃往返廣州物流專線,滿足企業需求。僅需24小時,就能使產地的一片布變成消費者手中的一件衣、一條褲。
“上午進布匹、下午出成衣、隔天發全國。”位于毛嘴鎮的鑫柏雅時尚女裝總經理楊永波說道。6年前,楊永波從武漢回到家鄉發展,主打產品女褲暢銷海外。“當時客戶擔心鄉鎮物流太慢,要求我們在廣州設立工作室。現在好了,物流這么快,客戶很驚訝。”
“設計在廣州,生產在仙桃,物流直達專線每天點對點發班,輕松實現原輔料直達仙桃和成衣直運廣州。”從廣州返鄉的錦仕尚服飾董事長鄧勇說。
掃描、分揀、裝車……5月28日,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天門韻達分揀中心一派繁忙,一輛輛快遞運輸車按照車道指引,駛向裝卸貨物的專用垛口,在自動分揀流水線的運作下,成堆的快件被一一分揀到不同的郵包中,準備裝車待發。
“這是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新增設的快遞分揀中心。以往電商城內的企業發出的快遞都要先運往武漢、漢川等地的分揀中心后發出,現在可實現電商城內直接分揀發出,無需再通過武漢、漢川。”天門市物流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分揀中心占地5800平方米,每小時處理包裹4萬件,自去年8月20日投產以來,實現日均處理包裹10萬件,每月為電商城內企業節省快遞費9.75萬元。
跨境電商讓海外市場唾手可得
5月29日,位于潛江市張金鎮的湖北聯奧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11條生產線火力全開。一卷卷布料經過裁剪、縫制、壓膠、質檢,迅速蝶變為一件件高品質戶外服裝。“今年訂單已全部排滿,客戶涵蓋始祖鳥、迪桑特等知名品牌,產品遠銷北美、挪威、瑞典等海外市場。”公司董事長魯柏生介紹。
目前,潛江已集聚100多家戶外服裝企業,年產高端戶外服裝超500萬件,不僅是始祖鳥、迪桑特、凱樂石等知名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更被希音、亞馬遜、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列為優選制造基地,在全球戶外服裝產業版圖上愈發耀眼。
在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的一角,“80后”創業者熊飛翔腳踩平衡車,靈活穿梭于3000多平方米的倉庫中,仔細查看服裝庫存情況。在他身后,一臺臺機器正有條不紊地將一件件小碎花連衣裙自動打包,準備通過空運發往海外。與此同時,在抖音、快手、TikTok等熱門直播平臺上,50多位主播正熱情洋溢地向全球觀眾推薦熊飛翔服裝廠的新款女裝,直播間里互動頻繁,訂單不斷。
目前,天門市已與希音、TEMU等知名平臺建立了“產業帶+跨境電商”的合作模式,實現了產業與電商的深度融合。2024年,天門服裝電商網絡交易額達到513億元,總銷量突破6億件,同比增長均超過25%。
4月1日,天門市服裝出海的“超級引擎”——天門衣尚海外倉正式開倉。目前,泰國曼谷海外倉、美國洛杉磯海外倉已投入運營,2025年海外倉將在匈牙利、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四地布局,通過這六大核心海外倉,“天門衣尚”可構建72小時極速達的跨境服務網絡。
在仙桃市毛嘴鎮美麗傳說服飾企業廠房內,縫紉機針頭飛速跳動,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海外訂單。這些衣服,將“漂洋過海”直達歐美、非洲居民的“購物車”中。“搭上跨境電商的大船,讓我們企業走上了發展的新賽道。”企業負責人謝虎翼說。
一件件跨境包裹,讓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找到新商機。在毛嘴鎮,士卓服飾、錦仕尚服飾、夢婷服飾等企業先后在亞馬遜、希音等跨境電商平臺“出海”掘金。毛嘴鎮服裝產業園辦公室主任何知濤介紹,園區內已有3家跨境電商物流公司,還有多家電商直播培訓、選品代播企業,“靶向”助推跨境電商企業搶抓火熱商機。
推動都市圈服裝產業協同布局聯動發展
據了解,湖北擁有2000年的紡織歷史,近代歷經百年的現代紡織產業發展積淀,已擁有紡織服裝領域55個小類行業中的47個,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鏈條完備的產業體系。2024年全省紡織服裝產業1770家規上企業紗產量221.8萬噸,居全國第5位;布產量30.2億米,居全國第4位。
在武漢,以漢口北國家級電子商務基地為依托,我省紡織服裝“大腦”華紡鏈這一線上交易平臺,已經具備輻射全國的能力。華紡鏈圍繞“原料+面料+成衣”等業務場景,為紡織服裝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智慧生產、智能交易、供應鏈融資等綜合服務。截至目前,上鏈企業超過1萬家,使用咨詢業務企業超過10萬家,總體交易規模超過100億元。
目前,武漢正加強與天門、黃岡、荊州、潛江等城市產業合作,以武漢為重點,推進產業分工和區域協同,共建產業合作園,建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配套聯合體,推動武漢都市圈服裝產業協同布局、聯動發展。
(長江日報記者楊文平 高喜明 通訊員王樂 熊文婷 許磊 江振威 李書暢 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