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彭磊、通訊員程良友、呂義興)6月17日,大冶市朝陽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姜露找來志愿者曹繼業、馬素萍等人,商量本周“全民自治”志愿服務活動要干些啥。在我省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姜露的工作任務有了新變化:每天至少4小時,要到群眾身邊去搞服務。
“全民自治”是朝陽社區“鄰里守望”志愿小分隊發起的一項志愿服務活動,每周末以鄰里互動為橋梁,在小區內開展互幫互助、矛盾化解等活動。朝陽社區國源村小區多年來鄰里關系融洽,社區工作者便牽頭組建起“鄰里守望”志愿小分隊,引導國源村小區144戶家庭投身志愿服務,也帶動其他小區居民積極響應。
朝陽社區共有6個小區,常住人口過萬人。多年來,社區工作者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來應付繁雜的行政事務和數據報表等工作。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大冶進一步為社區松綁:持續推行“一套基礎表”改革和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社區干部填報的表格由76張減至37張,部門壓到社區協助事項減半。
過去,居民抱怨社區工作者“平時見不著,辦事找不到”。隨著減負落到實處,朝陽社區提出社區工作者每天進駐小區開展服務不少于4小時。社區黨委書記陳瑩說,基層真減負、減真負,讓社區工作者有了更多時間駐區入戶。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是群眾辦事大廳,二樓開辦起幸福食堂、書畫室、舞蹈室等——2000平方米的場館內,九成面積留給居民辦事和活動。
社區第一書記葉鈺寫得一手好字,結交了一批社區書法愛好者。他們成立紅色黨員先鋒志愿服務小分隊,除了在中心定期舉辦書法活動外,還走進小區,向居民講好黨的優良傳統故事,推動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期間,有居民提出便民服務不夠方便,社區迅速行動。今年,3個“冶好辦”政務服務驛站建到小區里,實現居民“下樓即辦事”。
大冶市東風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社區工作如今實現“一減三多”:基層負擔減少,服務群眾的時間增多、社區活動增多、基層治理的方法更多。
去年,朝陽社區加快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幫助144戶居民辦理兩證。今年來,社區共服務居民100余次,參與志愿者人數超過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