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重大項目建設是經濟發(fā)展的“壓艙石”與 “推進器”。今年以來,十堰市緊盯重大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以節(jié)點化、時限化、責任化推進。今年前5個月,該市在庫施工項目1890個,同比增長61.4%,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99個,同比增長13.4%。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十堰部分在建重大項目進行了探訪。
為確保安全施工,工作人員每天對隧洞內的電纜、排水管道、通風系統(tǒng)進行巡檢。通訊員 劉昆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應鋒 通訊員 段吉雄 劉昆 王翔
6月20日,十堰市中心城區(qū)水資源配置工程四標段。
從洞口乘坐小火車,經過15公里、約一個半小時,到達施工現(xiàn)場,工人操作著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TBM)作業(yè),機器轟鳴聲不斷。
“馬力全開,24小時不間斷施工!敝需F十八局集團十堰項目部項目經理張桂顯介紹,全線輸水隧洞僅剩最后2.1公里,預計再用3個月就可全線貫通。
十堰市中心城區(qū)水資源配置工程計劃從竹山潘口水庫引水至茅箭區(qū)馬家河水庫,線路總長73.14公里,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項目。
目前,該工程建設者正全力沖刺9月隧洞全線貫通,確保明年底通水。屆時,將惠及十堰城區(qū)百萬居民。
守著“水井”卻缺水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qū),十堰肩負著“一泓清水永續(xù)北上”的責任和使命。
然而,十堰位于湖北省水資源低值區(qū)和水資源敏感地區(qū),守著“水井”卻缺水,是該市中心城區(qū)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該市城區(qū)百萬人口,自產水年徑流量僅約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不足400立方米,遠低于湖北省人均水資源量1658立方米,更低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2187立方米,屬于嚴重缺水地區(qū)。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汛期4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87%左右,徑流年內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差異較大。
“現(xiàn)有供水工程難以滿足城區(qū)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笔呤谐鞘兴从邢挢熑喂靖笨偨浝韽埍蚪榻B,該市中心城區(qū)供水水源以黃龍灘、馬家河、茅塔河等水庫為主,其中,黃龍灘水庫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70%,其他水庫調節(jié)庫容較小,供水可靠性較差,一旦遇到干旱年份,城區(qū)供水就更加緊張。
此外,黃龍灘水庫供水運行成本非常高。因黃龍灘水庫取水高程低,城區(qū)地勢高且起伏大,輸水距離達48公里,需四級加壓提水才能到達城區(qū)。
在充分調研、廣納民意基礎上,十堰市中心城區(qū)水資源配置工程于2019年啟動,2020年9月全線開工。
該工程從竹山潘口水庫引水至茅箭區(qū)馬家河水庫,在馬家河水庫再分支線引水至城區(qū)百二河水庫。因線路走向自南向北,被稱為“十堰版南水北調工程”。
“將有效解決城區(qū)居民用水和生態(tài)用水兩大難題!睆埍蚪榻B,該工程設計引水流量6.7立方米每秒,年總引水量1.66億立方米。引水入城后,1.2億多立方米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yè)用水,4000多立方米作為生態(tài)用水,置換出近1億立方米生態(tài)水量,還水于城區(qū)河道。
地質監(jiān)測員每天定時對洞內巖體進行監(jiān)測。通訊員 劉昆 攝
地下700米深處的挑戰(zhàn)
該工程線路總長73.14公里,途經3個縣區(qū),穿越6座大山,全程采用隧洞、管道方式,封閉自流輸水。
“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全線要經過27條斷裂帶、18處較大突泥涌水段,最大埋深達700米!睆埍蚪榻B,隨著工程不斷深入推進,塌方、突泥、涌水等突發(fā)情況時有發(fā)生。
2022年3月27日,在該工程四標段埋深350米作業(yè)面,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TBM)“武當號”突遇異常復雜的斷層破碎帶。
“設備完全卡死,工程全面停滯!睆埞痫@介紹,當時TBM刀盤拱頂圍巖急速沉降,底部遇水軟化的破碎巖層喪失承載力,導致TBM姿態(tài)失穩(wěn)、掘進方向嚴重下偏。更危急的是,四周圍巖將TBM護盾緊緊“箍住”,動彈不得。
事故發(fā)生后,項目技術團隊緊急制訂脫困方案,對掌子面前方破碎圍巖實施高強度化學灌漿,快速提升巖體整體強度和穩(wěn)定性。同時,在 TBM被困區(qū)域側方人工開挖一條迂回通道,對擠壓變形的圍巖進行精細人工擴挖,逐步解除圍巖對護盾的束縛。
“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TBM成功脫困,并安全穿越斷層破碎帶。”張桂顯說,通過此戰(zhàn),形成了一套針對極端復雜斷層破碎帶TBM脫困的完整方案,為類似地質條件下的隧洞施工提供了重要參考。
突發(fā)大規(guī)模涌水,也時有發(fā)生。2024年3月21日,在隧洞掘進中的驚險過程,張桂顯仍記憶猶新。
“水從洞頂?shù)戎苓厧r層中涌出,隧洞內如同水簾洞一般!睆埞痫@介紹,當時涌水量每小時達1100立方米,不僅作業(yè)面水深及腰,還向洞外漫延數(shù)公里,直接影響施工安全和周邊環(huán)境。
“大家穿著連體雨衣作業(yè)!睆埞痫@說,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加裝大口徑應急排水管路和大功率抽水泵站,24小時不間斷抽排積水。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到核心涌水區(qū)勘查,頂著高壓水柱研判情況,制訂堵水方案。
為防止巨量施工涌水可能產生的環(huán)境污染風險,項目部緊急追加投資150余萬元,安裝一套高效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對涌水進行凈化處理。
“所有洞內出來的水,全部經過處理達標后再排放!睆埞痫@介紹,污水處理設備運行一年多來,累計凈化水量達610萬立方米,相當于3.4個百二河水庫庫容。
技術人員檢查隧洞內涌水情況。通訊員 劉昆 攝
沖刺9月底隧洞全線貫通
今年5月9日,隨著“武當號”TBM刀盤精準抵達,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5號隧洞出口段順利達到合同約定樁號位置。
就在這時,項目業(yè)主方提出:為確保工程早日全線通水,要求中鐵十八局繼續(xù)向前掘進1公里,支援相鄰標段建設。
“后續(xù)掘進產生的巨量渣土,現(xiàn)有的一級驅動輸送系統(tǒng)無法承受。”張桂顯說,新增的支援任務,面臨不少新挑戰(zhàn),F(xiàn)有TBM及配套系統(tǒng)是按原合同“量身定制”,新增加1公里掘進,最突出的矛盾是現(xiàn)有出渣系統(tǒng)皮帶張力飽和。
張桂顯介紹,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即在TBM后方狹窄的洞內空間里,緊急擴挖出一個長約20米、體積約150立方米的操作場地。這個新增的空間將用于加裝一套額外的二級動力驅動設備,以接力方式將渣土輸送出去。
張桂顯介紹,“最后1公里”接應段,有2個斷層破碎帶,施工難度不小。6月7日開始施工,6月9日就遭遇第一個斷層,現(xiàn)場圍巖破碎、巖質較軟。
“為保障工程早日完工,不講條件,24小時推進。”張桂顯表示,接應段預計3個月左右可貫通。
張彬介紹,該工程全線隧洞僅剩最后2.1公里,工期較計劃提前3個多月。目前,正全力沖刺9月底隧洞全線貫通,確保明年底通水。
十堰市中心城區(qū)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布置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