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黃婷 唐時杰
“請問辦護照,需要帶哪些材料?”6月20日,在武漢市江岸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市民李先生沒有去窗口排隊咨詢,而是直接走到一臺智能設備前詢問。
清晰的語音回答隨即響起:“您好!辦理護照需要攜帶以下材料……”大屏幕同步顯示出詳細的清單和流程指引。這臺能說會答的設備,正是江岸區4月新上崗的AI數字警察“楚安安”。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江岸區政務中心聚焦群眾辦事堵點痛點,以科技賦能和流程再造為抓手,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暖心辦”加速躍升。
“反復跑腿、咨詢等候時間長”曾是群眾辦事的煩心事。江岸區政務中心公安窗口民警褚暢羚介紹,作為全市首創,AI數字警察“楚安安”能清晰準確地與群眾進行語音交互,可幫助市民快速了解、對接辦理戶政、出入境等50多項高頻業務,材料清單、辦理流程和注意事項一目了然。目前,它已精準服務2000余名群眾,收獲大量“點贊”。
“戶政、出入境業務的平均辦理時間,從過去的1小時大幅壓縮至10分鐘以內,讓‘一次辦成’更有保障。”褚暢羚說,公安窗口全體人員“以學促干、以干踐行”,在科技上新的同時,不斷升級“黨員示范崗”服務,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將“高效辦成一件事”與“主動上門、精準解難”緊密結合。
自黨員先鋒崗成立以來,先鋒崗成員采取“一小時應急響應”制度,不管是醫院、企業單位、養老院、學校,還是武漢周邊城市,都有江岸公安上門服務的身影。穿越8年酷暑與寒冬,他們已累計上門為700余人次辦理身份證明。
江岸區政務中心公安窗口的創新實踐,是該區深化作風建設的生動注腳。“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將學習教育與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貫通推進。”江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眼下,為應對即將到來的暑期辦證高峰,江岸區政務中心已逐步啟動“潮汐窗口”“專窗+綜窗”等辦證模式,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率,做好做實服務群眾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