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可視介入機器人、全球首款帕金森自體細胞治療藥物、全球首款子宮內膜癌早篩試劑盒……今年上半年,武漢生命健康產業持續發力,世界級創新成果陸續拿到“準生證”或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全市匯集大健康企業超4500家,突破5500億元規模,武漢正逐步成為全球生命健康產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這背后,是武漢堅持“研發+臨床+制造+應用”全鏈條打造國際醫療創新高地的決心和行動。
國家一類新藥獲批數量居全國前列
禾元生物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技術交流。
今年5月,位于光谷生物城的禾元生物“稻米造血”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封頂,預計2026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200萬支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
“‘稻米造血’屬于全球首創成果,注射液一旦上市,可替代國內人血清白蛋白約四分之一的進口量,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與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代常教授表示。
在光谷生物城,一批批禾元生物這樣的企業勇闖創新藥“無人區”,摘得“皇冠上的明珠”:武漢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帕金森新藥NouvNeu001已實現中美臨床“雙報雙批”,有望2028年上市;武漢光谷人福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治療用1類生物藥重組質粒—肝細胞生長因子注射液注冊上市許可申請獲得受理,進入審評階段;武漢紐福斯生物的全國首款眼科基因治療藥物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如今,光谷生物城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00余家,本土上市公司7家,百億級龍頭企業3家。隨著創新能力日益突破,武漢一類新藥研發已進入國家第一方陣,近400個新藥在研,僅2024年就有4個一類新藥沖刺上市流程,國家一類新藥獲批數量居全國前列。
多項世界級原創醫療成果“出海”
同濟醫院心外科魏翔教授團隊的原創心肌旋切系統吸引國外同行來武漢學習。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武漢企業也是亮點紛呈,目前已有1400余個二、三類醫療器械獲證,綜合競爭力保持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剛剛過去的5月,由武漢依瑞德集團(以下簡稱“依瑞德”)自主研發、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經顱磁刺激儀,獲得國內首張精神領域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經顱磁刺激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的神經調控技術,與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功能磁共振、腦磁圖并稱為21世紀的四大腦科學技術。據依瑞德總裁蔡勝安介紹,2009年,依瑞德向市場推出中國首臺經顱磁刺激儀,憑借全球首創的“惰性液態內循環冷卻系統”,將單臺設備日治療量從不足5人提升至50人以上,讓大劑量高頻率治療方案成為可能。依瑞德如今在全球腦科學領域占據重要高地,獲得國內外400余項專利,產品進入全球10多個國家。
在剛剛結束的第29屆國際消化內鏡大會上,武漢楚精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AI診斷系統“內鏡精靈”在手術演示環節中,吸引了全球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和贊許。武漢楚精靈的“足跡”現已覆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埃及等44個國家,為1000余家醫院提供內鏡檢查的中國方案。
共聚焦顯微內鏡、全數字PET/CT裝備、高通量基因測序系統、磁控膠囊內鏡……武漢高端醫療器械企業的原創成果頻頻“出海”,輸出“中國智造”和臨床經驗。
來自醫院的科研和手術創新成果也正走向世界。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團隊研發的全球首款心肌旋切系統,赴美國梅奧診所作專題演講;日本金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兒外科教授專程到武漢協和醫院學習小兒外科機器人手術;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程帆教授的多模態影像融合穿刺系統,吸引了牛津大學泌尿外科副教授前來參加面向中國泌尿外科醫生的培訓班。
創新熱帶雨林生態助產品快速進入市場
圖為武漢市江夏區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一角。來源:新華網
武漢何以成為醫藥新技術首發地?
“武漢‘產學研醫’深度融合的生態,讓武漢在原始創新上具備先天優勢。”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擁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等12所高校醫學院系,有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集群,形成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創新人才矩陣。
同時,武漢依托13家三甲醫院、3600余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龐大應用場景,建立起“臨床需求—技術研發—產品迭代”的閉環,能讓高端醫療設備、微創介入器械等創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惠及民生。
據了解,近5年來,武漢每年都在出臺支持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持續打造全鏈條護航體系:在研發端,對藥械企業研發投入給予補貼;在轉化端,建設服務中心,提供注冊檢驗、臨床試驗等“一站式”服務;在資金端,設立一批百億級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在這樣的全鏈條呵護下,武漢近200家企業跨越“死亡谷”,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長江日報記者王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