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大力實施美麗湖北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生態承載力。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部門以城市、鄉村、山川、河湖等為載體,梯次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山川、美麗河湖建設,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即日起,湖北日報開設“加快建成生態支點尋訪美麗細胞”欄目,講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湖北故事。
湖北日報報道組
6月26日,云霧繚繞的神農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燦攝)
【美麗山川名片】
神農架:神農架山脈以神農頂最高,海拔超過3100米,也是華中地區最高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神農架成為第四紀冰川期野生動物的避難所和眾多古老孑遺、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突出棲息地和產地,被譽為北緯31度帶上的“綠色奇跡”。
守護“華中屋脊”每一寸美麗“肌膚”
原始森林的保護成果如何,最深處的答案都在土壤里。6月26日,“加快建成生態支點尋訪美麗細胞”報道組隨省生態環境廳神農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文鵬程、蔣厚樵走進位于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附近的原始森林無人區,開展土壤監測采樣。
通過GPS定位,他們準確找到了土壤監測國控點位,挖出約20厘米深的土坑,從坑中取出土樣,并用冰袋保溫,隨即送入實驗室開展分析。
“原始森林具有完整的垂直分層結構,包括地衣、腐木、灌木、喬木層等。”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站長賀瑞介紹,通過分析土壤中的有機物、無機物、重金屬等指標,可明確土壤性狀和變化情況,如同通過監測數據守護“華中屋脊”的每一寸美麗“肌膚”。
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燦攝)
監測數據,可動態顯示神農架生態環境質量最新情況。上午10點57分,走進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監測站內實時數據顯示,此時的PM2.5和PM10均為0微克/立方米。
“我們常年測出來的PM2.5為個位數,PM10也不會超過20微克/立方米。”賀瑞介紹,這一站點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建立一個無人干擾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體系,為華中地區的污染防治起到背景數據支撐作用。
“前一天神農架剛下過雨,今天天晴,PM2.5就出現了0值。”賀瑞說,監測站所處區域無人為生產生活影響,污染源非常少,周圍的原始森林植被也有凈化除塵的作用,因此空氣質量本身較好。如果發生連續降雨,監測站還能測出PM2.5全天都是0的情況。
運維車輛公里數就是最好的“成績單”
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位于神農頂無人區,其中溫室氣體觀測塔高80米,工作人員需定期上塔開展維護。
“我們主要是人工校準采樣監測儀器,查看圍欄有無生銹、固定件有無損壞、防雷設施是否安全等。”賀瑞一邊說,一邊穿上安全繩。
監測站工作人員需定期爬上80米高的溫室氣體觀測塔開展維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燦攝)
采樣監測儀器位于塔尖,長期風吹日曬,容易發生監測數值偏移。因此,賀瑞和站內工作人員需每個月爬上塔頂檢查維護。拿起檢測設備,賀瑞和工作人員開始攀爬。原始森林靜謐無聲,一株高山海棠已超過2000歲,幾只戴勝鳥優雅地飛來,張開漂亮的羽翼。
國家大氣背景監測站湖北神農架站位于神農頂無人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燦攝)
因海拔較高,監測站一年中有五六個月處于積雪狀態。“下大雪的時候,積雪最深超過1.2米,10分鐘的路程我們要走接近2小時。”賀瑞說,運維車輛也容易陷入雪地無法前行,周圍空無一人,只能向民警求救。
“空氣質量監測,不容有失,一旦有突發狀況必須馬上行動。”賀瑞記得,2024年初的冰雪天氣,將監測站房樓頂的空氣采樣總管凍成了冰坨子。為保障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轉,賀瑞和工作人員凌晨1點趕到站房,因戴著手套難以操作,只能徒手掰開冰塊。等到除雪完成,已是凌晨3點,兩個人全身都已凍僵。
“每到年底,別的部門的工作總結可以寫完成了什么項目,取得了什么成果,而我們的總結就是365天保障華中海拔最高大氣監測站100%監測數據準確。”賀瑞說,運維車輛的公里數,就是監測站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