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討調研路線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周軒宇)6月30日,神農架大九湖晨霧預報上線,游客游覽大九湖再也不用“碰運氣看晨霧”了。游客打開支付寶小程序,可適時觀看大九湖天氣狀況,靈活安排行程,避免與晨霧失之交臂。
這得益于神農架林區干部“換位體驗”一線解難題。6月初,神農架林區抽調24名年輕干部化身“普通游客”開展沉浸式調研,分三組深入各鄉鎮各景區,在“換位”中找尋發展癥結,梳理對策建議。
與游客溝通交流
親身經歷才能體會服務堵點
第一組乘坐高鐵抵達巴東站,租車前往下谷鄉、大九湖鎮,以游客身份體驗了大九湖、神農頂景區。
“我們第一個感受就是內部交通循環系統運行基本順暢,但外部交通的可達性不足。如何安全、便捷、快速地抵達景區,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破解跨區域交通“最后一公里”難題?第一組在調研報告中給出了建議:“打造智慧暢行信息中樞,提升公共交通供給,推行預約線路班次,同時發展正規化租車市場,推廣反向自駕路線。”
白天,小組成員邊走邊看,詳細了解沿途景點相關信息。“有些景點信息在不同APP上顯示存在差異,比如下谷獼猴樂園微信顯示正在營業,攜程搜索是關停狀態。小龍潭是否對外開放則無查詢渠道。”
晚上,第一組成員體驗了大九湖精品民宿,感覺住宿餐飲業態豐富,但缺乏差異化特色。“走進十家餐館,九家在推臘蹄子火鍋。且部分商家缺乏價格說明,導致游客往往認為冷水魚、野山菌等高山食材價格虛高。”這些細節問題,恰恰是在文件數據中難以捕捉到的“真實褶皺”。
在巴東站以游客身份租車
走到一線才能感知大眾需求
第二組成員深入木魚鎮、紅坪鎮以及神農壇、天燕等8處景點景區,重點體驗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配套服務是否具備。
“官門山展館科研性強但缺乏專業講解,大部分游客很難領略其內涵價值。木瓜園、青天茶園等地步游道、公廁需進一步維修。”小組成員從游客角度為景區“挑刺”。
“只有真正走下去‘問需’,才能讓思路、舉措、決策與游客貼的更近。”確保調研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實效性,小組成員既關注“面子”也細察“里子”,“角色代入”對話游客居民、民宿老板、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三天下來,小組成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摸清摸細具體原因,給出具體建議:策劃民俗風情表演、特色產品制作等互動性活動;分類優化文創產品定價策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餐飲民宿要做到“明廚亮灶、管家服務、價格透明”等標準統一,整體提高旅游接待品質。
開展問卷調查
多看多想才能培育利他思維
在松柏鎮、陽日鎮、新華鎮、宋洛鄉,第三組成員立足東部旅游發展實際,深入田間地頭、項目工地、農家民宿,讓調研“含真量”更高。
如何營造東部旅游氛圍、提振群眾發展信心,小組成員把思考貫穿于調研始終。從高鐵站到石屋頭、從藥王谷到迴龍坪,“每到一處都有不同的感受。要堅持長板理論、長期主義,從小切口著手優化公共環境、服務配套,積極學習安吉魯家村等地鄉村旅游模式,統籌提升東部地區旅游氛圍感,才能推動‘流量’變‘留量’。”
小組成員針對特色挖掘不深、體驗項目不多、接待能力不足、宣傳推介不夠等方面問題,系統歸納關于鄉村旅游、產品供給、營銷推廣等13條建議,為優化東部旅游服務提供真實依據。
開展換位調研,是神農架林區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鍛造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既敢于揭示現實問題,更注重為治理整改、推動工作奠定決策基礎。“換位”還須“到位”,引導干部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讓干部在難題排查的過程中舉一反三、由此及彼,以刀刃向內的姿態推動調研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更好促進林區文旅融合發展。
年輕干部參加“換位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