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14日訊7月13日,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發布數據,2025年上半年,武漢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4%,漲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三,在中部省會城市中居首位。
數據背后,服務消費升級、工業品價格穩中有漲、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共同勾勒出武漢消費市場“穩中帶活、活中育新”的鮮明特點,折射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冰雪運動體驗成為武漢“爆款”消費場景。通訊員楊瑩 攝
消費市場升級
“活力經濟”點燃新引擎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武漢市CPI月度同比漲幅走出一條“V”形曲線:1月受春節消費帶動上漲0.7%,2月因春節錯月回落至-0.5%,3月起逐步回升,4—6月連續三個月保持0.4%以上的漲幅,反映出居民消費需求逐步回升。
7月13日,位于徐東大街萬象匯商場香蕉攀巖館內,人頭攢動,不少攀巖愛好者正在練習攀巖。巖壁下,排隊等候的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加油聲。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該店受到了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者喜愛,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約200—400人次,節假日可達1000人次,青少年和年輕白領是主力。
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相關負責人稱,上半年,消費市場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涌現,室內射箭、輪滑、攀巖、冰上運動等這類“活力經濟”正蓬勃生長,點燃城市發展新引擎。
這種消費新場景新體驗,也體現在統計數據里。上半年武漢服務性消費增長較快,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教育服務、文旅消費、生活服務等領域表現亮眼。
“服務價格比消費品價格漲跌幅高1.1個百分點,這種‘剪刀差’說明消費升級在加速。”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調查的72種服務項目價格中,上漲的有23個。得益于今年來武漢文商旅融合發展,景點門票、電影及演票、其他旅游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6%、4.2%和3.0%。
數據顯示,上半年以沉浸式文旅體驗、虛擬現實應用為代表的其他文娛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7%,折射出個性化、參與型消費熱度攀升。
工業品以舊換新發力
“智能消費”激發新動能
在“國補”政策帶動下,家電、3C數碼等耐用消費品需求釋放。7月13日,后湖大道某家電賣場負責人鄧先生介紹:“以舊換新活動帶動銷售額增長15%,智能冰箱、洗碗機等升級類產品尤其受歡迎。”
產品升級換代需求不斷釋放,推動部分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手機等通信工具價格同比上漲3.0%,平板電腦、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文娛耐用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2.7%,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器具價格同比上漲0.2%。
在光谷步行街的小米之家,大學生陳琳試用一款支持AI健身指導的智能手表,這款手表可精準分析運動數據并提供訓練建議。“這類產品5月漲價6.6%,但6·18銷量仍在不斷增長。”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不僅激活可穿戴設備市場,更帶動上游集成電路、激光器件制造價格上漲,形成“生產—消費”良性循環。
此外,上半年,受國際金價高位運行影響,武漢金飾品價格上漲38.1%,拉高總指數上漲約0.16個百分點。
“穩活新”的背后
“煙火氣”與“創新力”并存
盡管部分領域價格上揚,武漢民生商品供應充足,上半年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7%。八大類商品同比中,食品煙酒、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均下降0.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4%,緩解了居民出行成本壓力。
“供求狀況不斷改善,進一步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分析,下半年,伴隨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將總體穩定,3C產品、家電產業仍將保持活躍增長,沉浸式演出、夜間經濟、國慶“假日經濟”將帶動服務消費有效擴容,價格呈企穩回升態勢。
“消費市場的‘穩活新’特點,是武漢經濟韌性的體現。”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需繼續優化供給結構,培育更多“爆款”消費場景,讓“煙火氣”與“創新力”并存。
武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同時鼓勵商家創新服務供給,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長江日報記者陳永權 通訊員吉賽奧 許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