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值班室,鍵盤敲擊聲嗒嗒在耳邊作響,當我再次通過萬松同志主導搭建的大數據實戰應用平臺,鎖定肇事逃逸嫌疑人員與車輛軌跡時,腦海中又浮現起那個戴著細框眼鏡、聚精會神調試代碼的身影。”武漢市公安局經開區分局交通管理大隊民警劉源豐說。
武漢市公安局科技民警萬松同志已經因公犧牲一個多月,但他的創新實干、敬業奉獻和為民情懷,仍深深影響著武漢每一位公安民警。
他留下的構想
成為科技民警的攻關方向
羅小磊博士是武漢市公安局科信支隊二大隊民警,他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方向是計算機系統結構。這些日子,他和同事們一直在為大數據實戰應用平臺開發語義搜索功能。這一功能,是萬松生前提出的構想。
羅小磊介紹,通過武漢公安大數據實戰應用平臺,民警可對案件嫌疑人相關信息進行檢索,但搜索模式為“關鍵詞”檢索。萬松提出,如果能夠實現“語義+關鍵詞”混合檢索,民警可直接輸入辦案查詢訴求,實現與數據庫之間的“對話”,將大幅提升辦案效率。
“這是人工智能在警務大數據平臺的直接應用。”羅小磊說。目前,武漢公安科信部門已成立專班,全力推進研發,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該功能。
作為年輕的科技民警,羅小磊對萬松一直懷有敬仰之情:“他的持續學習能力令人敬佩,計算機技術一直在迭代,但萬松一直關注前沿技術,并與警務工作有效結合。”
2024年12月,外地公安同行來武漢學習交流,羅小磊作為代表發言。會上,外地同行提了一個關于“數據治理”的問題。這不是羅小磊擅長的專業,他一時卡了殼,略顯尷尬。萬松正好也在現場,他主動接過話頭,給出了詳細而專業的解答。“這次經歷,讓我感受到,作為科技民警,絕不能局限于自己專業的小范圍。公安工作是以應用為導向的,要結合具體業務,要有全局思維。”
萬松不僅有全局思維,更有前瞻意識。面對一些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他提出,可搭建虛擬數字空間,實現對安全隱患的預警和安保方案的檢驗。羅小磊認為,隨著算力資源不斷豐富,將“沙盤推演數字化”可有效預知和化解風險,提升平安城市建設水平。
這位“閑不住的人”
讓科技強警攥指成拳
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網安大隊民警王清華與萬松結緣,是因為一次數據系統的故障。2017年,洪山分局信息系統與武漢市公安局進行數據對接,當時工作剛起步,面對故障,王清華一時沒有解決頭緒。萬松得知后,不是簡單發個指導文件了事,而是主動帶著筆記本和工具包來到洪山分局,扎在機房里,一邊聽民警描述建設需求,一邊在白板上畫出系統框架,從數據接口標準到保密防護要點,手把手指導優化方案。
王清華說,在后續系統迭代中,萬松始終是他們最堅實的后盾,“他常說,科技賦能不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得讓每個基層民警都能用得上、用得好。”
萬松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把“閑下來”的時間,都用在指導新人、編寫技術手冊上。如今,王清華也帶著年輕的科技民警一起跑派出所、跟辦案隊,把科技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戰斗力。
“萬松同志善于將科技與公安業務相結合,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武漢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薛運主要負責禁毒大數據建模、情報研判等工作,他表示,將以萬松為榜樣,進一步強化技術水平,主動參與基層所隊案件辦理,通過“業務+技術”有機結合方式為禁毒工作做貢獻。
武漢公安科技強警正在攥指成拳。科信支隊四大隊民警肖文濤介紹,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武漢公安內部警務“5110平臺”已實現了由辦案民警發起工單、快速建群、各警種協同支撐的機制,極大地提升了民警工作效率,讓他們能夠更專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做到了“科技賦能一線,創新服務人民”。
民生案件無小事
為民情懷撐起他的使命感
7月14日清晨,武漢警方接到報警,江漢路地鐵站附近一處停車場,有車輛內的財物被盜。警方通過大數據排查,1個小時確定嫌疑人身份,1個小時查明活動軌跡,當天中午就將嫌疑人抓獲。
隨著萬松主導搭建的大數據實戰應用平臺功能日益完善,警方對民生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大幅提升。此外,在查找迷失老人、兒童時,大數據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以來,武漢公安在48小時內尋回迷失人員的比例高達98%。
“科技賦能,說到底是要為群眾賦能。”萬松的這句話,是他對公安科技事業矢志不渝的初心。以往,警方更傾向于在大案要案上投入更多警力資源,導致民生案件破案率較低。但對群眾而言,盜竊、街頭詐騙等小案也會影響安全感。在警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矛盾更加凸顯。如今,通過科技賦能,有限的警力資源被整合放大,民生小案的偵查水平明顯提升,切實做到暖民心、解民憂、護民安。
萬松的為民情懷傳遞在武漢公安各個崗位。東新分局政務服務(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蔣薇介紹,暑期以來,辦證窗口開展延時服務,每周六都加班為群眾服務,共辦理出入境證件1.2萬余證次。民警還利用大數據平臺的預警功能,發現并抓獲一名前來辦證的網逃人員。
人民公安為人民,在萬松的28年從警生涯中,他始終把對黨忠誠融入對人民公安事業的無限熱愛,在不同崗位都創造了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工作業績。以他為榜樣,廣大公安民警正積極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提升執法服務水平,努力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