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五谷”并起 武漢“豐登”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5-7-17 12:54
來自: 湖北日報
字號: 打印 查看: 118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盛夏七月,武漢碧空如洗。從高空望向江城大地,處處涌動著創新的熱浪。

在中國光谷,人形機器人精準模仿訓練師的動作,宛如“孿生兄弟”;

在中國車谷,嵐圖整車工廠里,每118秒便有一臺新能源車下線;

在中國星谷,衛星產業園中,機器人臂有序地拼裝衛星零部件;

在中國網谷,數據安全中心,每秒攔截百萬次網絡攻擊;

在中國藥谷,禾元生物無菌車間里,“稻米造血”設備正在調試。

從東到西,自北向南,光谷、車谷、星谷、網谷、藥谷“五谷”并起,串聯起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新經緯。

這是武漢爭當科技自立自強先鋒城市的戰略布局,也是湖北挺起中部崛起脊梁的強勁引擎。

一谷引千鏈,“光芯屏端網”引領未來

以科技創新為城市氣質的光谷,去年GDP達3200億元,同比增長7.1%。一批硬核成果持續涌現:九峰山實驗室引來超50家化合物半導體企業、3萬創新人才;全省人形機器人整機供應企業中,光谷占七成以上。

“光谷有‘聽勸型’管理,是創業者的沃土。”28歲的露游文化創始人徐當滿說,“我五次創業選定落地光谷,是因為這里真能給年輕人機會。”

在國家科技獎評選中,僅2024年,光谷就斬獲6項國家科技獎勵、60項省級獎項。“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如生命。”這已成為光谷人的共識。

位于武漢新城光谷片區的華工科技精密激光高端裝備制造車間,技術人員在測試載板成品缺陷激光標識設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借新能源蝶變,沌口駛向“世界車谷”

“武漢經開區不再只是‘整車制造基地’,而是汽車科技的試驗田。”東風汽車工程院首席專家介紹,“芯片流片、軟件交付、AI融合,都在這里實現國產替代。”

東風汽車全球創新中心落成不到一年,全球首個L3級智能架構“天元智架”、太極大模型等成果相繼發布。園區首顆車規級國產MCU芯片DF30已完成流片,計劃明年量產。

目前,武漢經開區“車能軟芯材”產業總量突破8000億元,高新企業數量3年翻4倍。

武漢經開區,工人在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加緊生產新車。這是本田全球首個基于“智能、綠色、高效”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工廠,也是東風本田在武漢建成投產的第4個工廠。(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星辰大海,從星谷啟航

“快舟火箭已進入‘下餃子’模式。”7月16日,星谷一條條火熱的生產線上,一位航天科工集團工程師自豪地說。

去年,“快舟一號”甲火箭創下我國商業衛星最快組網紀錄。衛星產業園智能生產線單星周期縮短80%,年產240顆,成為國內第一條“兼容多型”的衛星批產線。

“中國星谷不只驅動武漢向深空發展,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之一。”武漢市新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核心區17平方公里已建成火箭、衛星、遙感、磁電等完整產業鏈,計劃到2028年突破千億級產業規模。

在武漢中國星谷舉行的航天成果主題展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資料圖片)

為國鑄盾,網安底座在此筑基

在東西湖,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已匯聚企業220余家,武大、華科兩所“雙一流”高校網安學院先后入駐,眾多高校、企業、機構構筑起中國最完整的網絡安全生態之一。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坦言:“武漢在網絡安全領域有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奇安信投資超過10億,構建‘三中心三基地’,人員超500人,銷售額已突破2億元。”

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開始講授開學第一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大健康產業,迸發強勁生命力

如今,藥谷匯聚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等產業集群,2024年武漢相關產業規模達5546億元,位居中部第一。

藥明康德、邁瑞、聯影等龍頭企業紛紛重倉藥谷,加速“稻米造血”“腦機接口三維圖譜”等大批前沿創新成果從論文走向產業一線。

同濟醫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發明的“心肌旋切刀”填補世界空白。“這款設備,代表了武漢‘醫工轉化’的真實能力。”他表示,藥谷深厚的創新土壤,還將讓更多原始創新產品“從光谷走向世界”。

五谷協同,打通創新創業堵點

“谷”,在地理上是創新資源的匯聚地,在產業上則是創新成果的集群地。

“五谷”,并非五個單一的產業聚集區,而是一個充滿科創活力的“新武漢”。建設“五谷”,是武漢面向國家戰略的一次深度進化。

多年來,光谷肩負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存儲器基地等一批國家級園區、項目的建設使命,車谷由燃油車的輝煌轉向新能源的璀璨,星谷落子新洲,網谷直面國家數據安全重任,藥谷聚焦大健康……每一谷都承擔著時代命題,每一次轉身都是城市轉型向上的生動注腳。

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武漢經開區路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這些‘谷’承擔國家任務、技術突破和產業使命,必須協同發展,而非單打獨斗。”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說,“五谷,是在國家重大任務下打造區域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

構建“五谷協同”新格局,“雙谷互動”“多谷協同”的創新協作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東風公司與中國信科共建芯片實驗室,光谷人形機器人賦能車谷制造,星谷高精度北斗芯片反哺網谷加密通訊,藥谷的醫療器械則應用了光谷的集成電路。

九峰山實驗室,科研人員在試制芯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以“五谷”為平臺,武漢不斷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聯動的“痛點”“堵點”,形成一條全國領先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光谷的九峰山實驗室、車谷的未來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生機勃發,持續擦亮產業創新的燧石。

“我們研發的晶圓激光切割設備,在九峰山實驗室中試驗證成功,效率和精度雙領先。”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說,“如果沒有這個平臺,我們可能還在苦等市場。”

為匹配“五谷”的茁壯成長,武漢加快引進全球人才,光谷“3551計劃”重磅升級,車谷“軟件人才專項”、藥谷“突破性發展生物醫藥產業20條”等引才新政疊加發布,讓更多年輕人在此創業逐夢,落地生根。

五谷并起,把創新種子撒向荊楚大地

“五谷”牽引下,湖北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產業已突破萬億規模,五千億級、千億級產業競相奔騰,提速躍遷。

“要把湖北建成中部戰略支點,不能只有一谷高峰,要有五谷并起。”武漢大學教授鄒薇指出,“‘谷’的生命力在于復制、擴散與協同。”

事實上,在全球城市爭奪科技制高點的浪潮中,武漢以“五谷”為名,不僅種下一座城市崛起的雄心,更向更廣闊的荊楚大地播撒著創新的種子。

光谷東智人形機器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6月5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次性發布了重磅人才政策和全新人才服務體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沿著光谷向東,武漢已擁抱鄂州、黃石、黃岡,共織“光芯屏端網”創新產業鏈,光纖光纜產量全球第一,光電器件、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量全國第一。順著車谷向西,武漢則牽手襄陽、十堰、隨州,同筑全國汽車發展高地,商用車和專用車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如同“五谷豐登”的寓意,這座城市正用科技播種希望,用創新收獲未來。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启东市| 平罗县| 奉节县| 绩溪县| 拉孜县| 荆州市| 石台县| 高安市| 隆回县| 商水县| 安福县| 惠安县| 密山市| 开原市| 科尔| 隆安县| 永泰县| 水城县| 上犹县| 潼关县| 嘉祥县| 临江市| 澄江县| 进贤县| 朝阳区| 县级市| 临潭县| 博爱县| 同仁县| 武宁县| 光泽县| 蒲江县| 馆陶县| 东海县| 桂阳县| 江北区| 鄂州市| 高密市| 临猗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