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引擎”轟鳴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襄陽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過硬作風護航項目建設,以高效服務激活產業動能。
從襄新高速公路項目刷新全省審批紀錄,到企業訴求"一站式"閉環辦理;從產業鏈精準對接解企業燃眉之急,到主動靠前服務助力資質升級......
一場場作風之變正在漢江之濱催生發展之進,為襄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資料圖片
作風之變提速項目建設
高效服務激活產業動能
暢通襄(陽)南(陽)城市組團的交通動脈——襄陽至新野高速公路項目(簡稱襄新高速公路項目)自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6月20日,記者在襄州區雙溝鎮池陽大道與建設路交會處看到,該項目定測、詳勘等工作已準備就緒,臨時駐地也已建設完成,相關場站建設工作即將啟動。
從2月底項目前期手續待核準,到3月25日正式開工,再到如今順利推進,襄新高速公路項目刷新了我省交通項目最快審批紀錄,是襄陽作風之變促項目之進的生動寫照。
時間回到3月14日,上午9點,交通運輸部出具咨詢審查意見;上午11點,省交通運輸廳報送行業審查意見;下午2點,評審評估報告迅速送至省發改委,核準審批工作正式啟動;當晚9點,順利拿到審批文號……襄新高速公路項目僅用12個小時便完成了審批流程。
“太快了!從我們反映項目尚未完成核準,到最終拿到審批文號,僅僅用了半個多月,而審批流程更是在當天就全部走完。這都得益于項目服務專班的全程跟進和積極協調對接。”湖北漢江襄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旭輝感慨地說,“這種‘襄陽速度’背后,是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的生動寫照,讓我們對項目后續建設充滿信心!”
為推動襄新高速公路項目廉潔高效建設,市紀委監委會同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等部門全程跟進監督,壓責任、疏堵點,助力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市交通運輸局安排專人配合交通運輸部,僅用15天就完成了涉及30余人的審核程序。同時,聯合市發改委、漢江國投跟進協調,將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的審查工作從串聯模式轉變為并聯模式,實行容缺受理和審簽。一系列創新舉措,讓該項目實現了當日獲得部咨詢審查意見、省交通運輸廳當日報送行業審查意見、省發改委當日核準的高效審批。
立項爭資結出碩果,強鏈聚能同樣后勁十足。
4月2日,市重點產業服務中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服務科干部董鑫悅前往湖北鑫鼎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三個一”暖心關懷活動。活動中,她了解到企業迫切希望拓展本地市場。董鑫悅將該公司的訴求上傳至企業訴求受理系統,會同項目服務專班梳理襄陽可使用塑料件焊接設備的相關企業,通過逐一聯系溝通、精準分析匹配,成功為湖北鑫鼎泰自動化有限公司找到一家適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鑫鼎泰公司負責人到廣州海天塑膠襄陽分公司開展現場對接
在項目服務專班協作下,市重點產業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搭建平臺。4月24日,湖北鑫鼎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海天塑膠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開展了面對面、點對點的產銷對接。對接會上,雙方圍繞產品需求、需求量、技術參數、供貨周期等關鍵環節展開深入交流,對合作細節充分探討,最終達成合作意向。
“這次對接會上,我們又收集到廣州海天塑膠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跟其他本地企業的配套訴求,目前正在積極謀劃、跟進。”董鑫悅介紹。
目前,廣州海天塑膠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已經確定首選湖北鑫鼎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合作商。選擇本地企業不僅能實現產業鏈就近配套,還能幫助企業降低約15%的物流成本,也有利于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構建訴求閉環系統
解決企業急難愁盼

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幫助鑫龍達農牧公司成功跨省引入2500頭種豬
“我代表湖北南漳鑫龍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向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表達最誠摯的謝意。”5月6日,襄陽市企業訴求受理系統內收到一封感謝信,贊揚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公司跨省引進種豬期間,主動服務,幫助解決諸多難題,確保了公司種豬順利進場。
今年4月,湖北南漳鑫龍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決定從湖南購進2500頭種豬,由于此次跨省引種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公司通過企業訴求受理系統表達了手續審批中的諸多困難,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受理后,迅速為企業辦理了相關審批手續。
然而在種豬順利到場卸車落地檢疫時,卻發現公司工作人員將落地場信息填錯了,給后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迅速跟進,將情況上報并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快速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4月,市紀委監委牽頭市項目推進服務專班,統籌公檢法及相關政府部門力量,構建企業訴求一體化集成聯動機制,搭建起企業訴求受理系統,實現了一個平臺全面“接”、一個清單精準“轉”、一個體系高效“辦”、一個標準跟蹤“督”的企業訴求處置閉環運行機制,以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破解企業“急難愁盼”、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為目標,切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12345熱線、市長信箱、市營商環境熱線、襄匯辦APP、調研座談……6月11日,記者在襄陽市企業訴求受理系統后臺看到,20余個訴求反映渠道“一站式”歸集,持續回應企業的訴求。

市行政審批局開展企業訴求統一受理工作培訓,對企業訴求辦理流程及統一受理平臺操作使用進行詳細講解
“我們建立了緊急訴求3日辦、平急訴求5日辦、疑難訴求15日辦的限時辦結機制,確保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市行政審批局企業訴求平臺工作人員劉霜告訴記者,市項目推進服務專班整合市屬、貫通垂管等多個涉企訴求受理平臺系統數據,建立全市統一的企業訴求網上辦理平臺,廣泛收集市場主體訴求,當日內分層分類轉辦,服務專班通過企業訴求辦理平臺實時跟進企業訴求辦理全過程。同時,組建了由法律、經濟、行業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對企業訴求進行全面評估,設立合理合法性審查專班,確保企業訴求處置得當;針對涉法涉訴訴求,還會同市委政法委開辟“司法銜接綠色通道”,聯合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協同辦理。
“紀檢監察機關可實時調取數據,對超期未辦、重復反映等異常情況直接介入督辦,形成‘訴求直達、責任到人、全程跟蹤、閉環管理’的工作模式。”市紀委黨風室副主任邱政告訴記者,服務專班的監督執紀組會根據評估結果,對因推諉扯皮、敷衍,造成企業訴求辦理超期以及企業對訴求辦理結果不滿意且存在履職不力的部門和個人啟動問責程序。近期,市紀委監委將對各縣(市、區)辦理不力的10起工單,啟動跟進監督。
截至6月9日,企業訴求受理系統已受理企業訴求3049件,辦結2199件,850件按期辦理中。在即時受理線上訴求的同時,企業訴求受理系統還將“四上”企業調研等線下收集的問題同步導入、跟進辦理,目前,已導入“四上”企業訴求1397件,辦結936件,按期辦理中461件。
牽線供需匹配
促進產業聯動

現代杭蕭公司鋼材倉庫
近日,在湖北現代杭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現代杭蕭)的倉庫里,鋼材堆得像一座山。面對市經信局調研組的工作人員,該公司總經理彭松林眉頭緊鎖:“市場需求萎縮,產能利用率不足,庫存積壓的鋼材占用了大量資金,我們十分著急。”

程力新富智能化超級工廠項目
然而,就在不遠處的程力新富襄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程力新富)10萬平方米智能化廠房工地,程力新富車間主管靳宏坤正為尋找優質建筑鋼材寢食難安。“工期緊迫,標準嚴苛,急需的鋼材不僅質量要過硬,供應更要準時,不然整個工程進度都得延誤。”靳宏坤說。
一邊是庫存如山、心急如焚,一邊是需求迫切、望眼欲穿,無形的市場壁壘橫亙在兩家企業之間。
轉機,始于市經信局的一次常規走訪調研。他們敏銳地捕捉到這斷裂的供需鏈條,迅速啟動需求響應機制,把收集到的問題交給了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并錄入到襄陽市“千名干部進千企”服務平臺,由平臺進行問題轉辦和督辦。
與此同時,市經信局第一時間聯動東津新區經濟發展局,火速響應,全程護航。
一場市場對接隨即展開。兩家企業的技術人員將廠房圖紙與鋼材規格反復比對,并逐項核對鋼材需求參數。為精準匹配,雙方還邀請了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現代杭蕭的鋼構產品進行多輪抽樣檢測,組織專家團隊對程力新富的需求清單進行專業評估。
市經信局和東津新區經濟發展局更創新性地采用“三維比對法”,不僅看鋼材物理性能與規格,更細致考量物流半徑、結算周期等要素。
最終,在政企合力推動下,一份800噸H型鋼柱的供應合同完成簽訂。
彭松林感嘆道:“前3個月我們訂單不足,真的很著急,幸虧市經信局及時幫扶,為我們推介項目,幫我們鎖定合同,解了燃眉之急。”
簽約當日,當現代杭蕭的生產線再次轟鳴,鋼材開始有序運往程力新富項目建設基地時,靳宏坤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我們的新項目按期投產終于有保障了,今年的產值預計達25億元。”
現代杭蕭和程力新富的順利對接,不僅是一場“破局之戰”,更是政府角色悄然蛻變的縮影。從“企業追著服務跑”到“服務主動找上門”,襄陽經信部門以“‘小切口’精準對接遠勝大場面空談”的新思路,在頻繁走訪中摸清產業鏈協同的痛點,精準“對癥下藥”。
目前,襄陽經信部門的“助企七大行動”正全面加速,“收集—流轉—交辦—反饋—督辦”閉環工作機制正高效運轉,每周深入企業調研跟進問題化解情況、每半個月梳理問題化解進展、每月形成問題化解清單,如同一個永不停轉的引擎,不斷收集新問題,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合力攻堅,持續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打通發展路上的一個個堵點。
主動靠前服務
助力項目提速
主動靠前服務,讓企業提前獲得資質,提前投入運營。近日,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新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市住新局的大力協調和幫助下,成功獲批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
今年,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在襄陽新注冊成立該建筑公司,計劃申請資質以拓展業務。然而,公司搬遷涉及人員劃轉、社保變更等復雜事項,加之政策解讀專業性強、跨部門材料協調多,對企業快速落地運營構成挑戰。

襄陽市住新局組建專項服務團隊到企業一線調研
為化解企業燃眉之急,市住新局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團隊,提供“一對一”全流程指導:協助企業對照資質標準查漏補缺,指導完善人員結構,掃除資質升級障礙,最終助力企業順利獲證。
“提前獲得資質,就能提前投入運營,更好地參與項目建設。”該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梁濤表示,市住新部門提供的“保姆式”暖心服務,增強了企業扎根襄陽、深耕地方的信心,將全力為襄陽城市建設、產業升級及經濟發展貢獻央企力量。
建筑業是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襄陽建筑業面臨產業結構需優化、龍頭企業偏少、核心競爭力待提升、承攬工程難、融資難等問題。
“到一線去,幫助企業紓困解難!”今年,市住新局深入開展“四上”企業調研服務工作,訪訴求、送政策、解難題,增強企業發展信心。一方面,堅持分類施策,扶持企業發展壯大。遴選出40家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建筑企業,實行分級包保;積極培育中小企業,綜合考慮企業實力,提請省住建廳將26家專業承包企業納入中小建筑企業培育庫。
在多方努力下,今年以來,襄陽全市共有3家企業晉升專業承包一級資質,6家企業獲批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11家企業獲批專業承包二級資質。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215億元,同比增長9.2%,增幅及總量均居全省第三。
另一方面,堅持對癥下藥,優化市場環境。
破“接活難”:搭建政企溝通平臺,組織重點建筑企業與市本級及縣(市、區)重點項目、投資平臺集中對接;
解“融資難”:協調全市12家金融機構,提供32個個性化金融產品。
優化政策供給:聯合多部門出臺房屋市政工程“綠色工地”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機制,變“一刀切”為“精準治”,獲企業好評。
促產業升級:搭建襄陽市智能建造供應鏈平臺(含建材集采、分包商集采、勞務用工等板塊),即將上線試運行,以信息化助力建筑產業鏈發展。
市住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建筑企業需求為導向,聚焦要素供給、政策支持、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堅持靶向施策、多點發力、長效護航,扶持企業拓展市場、推動化解結算難題、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全力幫助企業解決痛點、難點、堵點,為建筑行業發展壯大賦能增勢。
精準破解困局
賦能產業升級

湖北漢澤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資料圖片)
“去年這個時候,廠里堆著的原木只夠撐半個月,生產線停了3條,工人沒事做只能放假……”7月1日,回憶起南漳板材業最艱難的時光,當地一家板材企業負責人的話語里仍帶著些許后怕。
作為南漳經濟開發區曾經的支柱產業,2025年初的板材行業陷入多重困局:80%的企業因采伐政策限制和長達45天的疫木證審批周期面臨原料斷供;園區內60條旋切生產線僅配套150畝曬場,致使大約30%的企業被迫停產;單條線年運營成本27萬元,而板材售價近3年只漲了5%,利潤空間大幅壓縮。
彼時,南漳經濟開發區的71家板材企業中,只有29家維持正常生產,23家處于停產或注銷狀態,曾經機器轟鳴的產業園區一度蒙上陰影。
面對行業困境,一場由政府部門主導、多方協同的破局行動迅速展開。在市項目推進服務專班與市經信局的助力下,南漳縣科經局聯合林業、稅務、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組成攻堅小組,合力打出精準紓困的“組合拳”。
疏通供應鏈成為首要突破口。針對原材料“卡脖子”問題,南漳縣科經局聯合林業部門開辟板材企業疫木證審批“綠色通道”,將審批周期從45天壓縮至15個工作日,一季度即為22家企業辦理了35份證件,保障1.2萬立方米原木供應,同時開通“隨州—南漳木材專線”,使得運輸成本直降12%。針對曬場不足的困境,南漳縣科經局通過盤活閑置廠房等措施,累計新增250畝晾曬空間,可滿足40條新增生產線的需求。
隨后,為提升長遠競爭力,產業升級引擎被強力點燃。2000萬元板材產業升級基金的注入,為轉型提供“源頭活水”;對購置數控旋切設備的企業給予15%補貼,漢澤木業等6家企業率先完成升級,生產效率提升30%;引導旺通木業建設花梨木研究院,成功開發LVL層積材等高端產品,單價較普通板材提高2倍;260畝高端板材產業園規劃落地,8家企業首批入駐,預計2026年產值超10億元。
“政府不是簡單給政策,而是帶著我們找路子。”一位企業負責人由衷感慨,“從幫我們跑審批到陪我們談技術升級,這種‘保姆式’服務讓我們真正有了轉型的底氣。”
如今,南漳板材產業已煥發新生,正常生產企業增至37家,較年初增長 28%,400個新增崗位讓生產線重現忙碌景象。
站在新起點,南漳板材產業更是立下“雙百計劃”目標:2026年培育100家規上板材企業,打造百億級 產業集群,同時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覆蓋“原木采購—生產加工—成品銷售”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體系,力爭2027年成功創建省級板材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