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0年時間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研制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探測器芯片;他提前布局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業,勇闖市場藍海。今天的《對話湖北科技型企業家》,來認識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
紅外探測技術,是人類突破視覺障礙的“第三只眼”。在武漢高德紅外,我們得知了一組喜人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企業預計凈利潤近1.9億元,同比增長近960%。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立:當時我們國內是沒有紅外熱成像儀的整機,當然我自己親自也干研發,我們是第一次做出來,它到底有什么用,用在哪里?當時我們就背著機器,差不多就是100斤,一個人跑山東、跑東北,所以一點一滴地讓他(市場)覺得這東西真管用。
1999年,黃立放棄國企“鐵飯碗”,用全部積蓄30萬元創立高德紅外。2003年,紅外測溫產品在全國大規模推廣,企業步入正軌;2010年高德紅外上市后,他卻做出驚人之舉,將全部利潤和募集資金近20億元投入紅外芯片研發,開啟“八年攻堅”。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立:干紅外芯片老實說也是逼出來的,甚至于是氣出來的。我們在2008年左右被西方制裁了,我們掏著高價的錢去買人家的芯片,人家還今天給你,明天不給你,有些芯片拿過來其實有問題的,他不給你退,也不給你換,你愛買就買,不買就拉倒,不把這一關突破,其實我們公司遲早也是要死的,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7年,高性能紅外探測器芯片終于研制成功;2018年,實現量產,一舉打破西方技術封鎖,直接將同類型進口產品價格打了下來。如今,高德紅外已構建紅外應用系統全產業鏈的搭建,年產紅外產品超150萬臺,成功申請專利超1000項。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立:我們未來的創新,已經不是單打獨斗的時候,最終一定是體系競爭,整個高德的研發團隊幾乎覆蓋了我們現在能夠說得上的高科技的類別,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完整的科研體系。
黃立曾說,要把創新當呼吸一樣自然。這些年,他的創新版圖不斷擴張。親自擔任首席科學家,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實現從國際領先到臨床應用;在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空天地一體化”智慧城市系統等前沿領域都有突破……時代浪潮中,這位創新者正在書寫自己的答案。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立:一定要全身心地把高科技做好,我們湖北的民營企業家,對于未來的展望確實充滿了信心。
(長江云新聞記者 洪亞飛 郭裕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