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韻村鄖府茶館 龍韻村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應鋒 通訊員 劉根樹 李尚菲
6月29日傍晚,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龍韻村新晉網紅打卡點——“落日咖啡館”門口,游客排著長隊。
龍韻村落日咖啡館 龍韻村供圖
老板何崇燕介紹,咖啡館從十堰城區搬到龍韻村僅2個月時間,已創收60萬元。
龍韻村是湖北省首個由易地扶貧搬遷新建的行政村。2019年,來自柳陂鎮24個村的843戶、3000多名村民,易遷到漢江河畔形成“超級組合家庭”。
起初,全村除了群眾的安置房,村集體家底空空。6年來,在該村黨支部帶領下,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2024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躍升至151萬元,是2021年的近4倍。
龍韻村跨越發展的背后有何密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該村一探究竟。
產業帶動1000余人“樓下就業”
今年3月,何崇燕將在十堰城區經營了十幾年的咖啡館搬到了龍韻村,并取名“落日咖啡”。
咖啡館全開放式,沒有圍墻,沒有天花板,連座位都是隨性的,樹屋、秋千、露營椅,或者干脆坐在草坪上,這讓“落日咖啡館”成為許多人心中“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選擇搬到龍韻村來,看中的是武當不夜城帶來的人流量。”何崇燕說。
武當不夜城 龍韻村供圖
以前,龍韻村配套產業業態單一,群眾就業增收渠道窄,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守著新房。
2023年,龍韻村瞄準“夜經濟”,新建沉浸式夜游街區——武當不夜城。開街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超700萬人次,吸引200余家經營主體入駐,帶動村民及居民1000余人實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務工人員月均工資從1800元增至2500元以上。
今年33歲的岑麗,以前和丈夫常年在外務工。武當不夜城開街后,岑麗在村黨支部組織的文創技能培訓和“孵化能人”政策扶持下,開設小店“國潮編織局”,手工編織的文創飾品和國潮服飾配件,線下線上銷售火爆。
龍韻村武當不夜城 龍韻村供圖
“既能照顧家,又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感覺特別有奔頭!”岑麗說,現在在家門口創業,月營業額穩定在8000元左右,旺季能過萬。
“從‘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困境,到‘文旅興、百業旺’的新局面,龍韻村的蝶變,是一部在黨旗引領下書寫的鄉村振興壯麗詩篇。”龍韻村黨支部書記李小敏說,在黨建引領下,該村通過持續打造“振興劇場、體驗漁場、生態農場、紅色館場、武當秀場”,推動文化產業、黨政研學、生態農業、情景劇創作、酒店運營、文創零售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壯大了“農旅文商學藝”綜合體,實現了從“單一產業”到“多元產業”的跨越。
2023年,龍韻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2024年,龍韻村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338萬元,村級公司發展至8家,村集體經濟純收入躍升至151萬元,是2021年的近4倍。
今年上半年,龍韻村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32萬元。
“三員三長”解決村民急難愁盼400余件
6月11日,龍韻村B6棟一單元一樓居民吳安兵向片區長何偉電話求助,反映家中廚房下水道堵塞。
隨后,何偉和物業公司水電工聯系,現場查看后發現是樓棟污水主管道因雜物堵塞所致。
因樓棟污水主管道問題需由本樓棟住戶共同出資解決,何偉和組長、樓棟長當即開始入戶,說明樓棟污水管道堵塞情況及需要共同承擔的費用。
何偉介紹,經過半天入戶走訪和耐心勸導,當天晚上,樓棟住戶全都交齊了平攤費用。
像這樣的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是龍韻村60多名“三員三長”的常態工作。
“過去,村民常說‘我們不是這里的人’。”李小敏說,建村初期最大的困難是村民對新村缺乏歸屬感,這種心態如果不改變,村級事務就難以有效推進。
“要讓這個‘超級組合家庭’真正融合,必須依靠黨建引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層治理模式。”李小敏介紹,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提出并推動建立起以“黨員、警員、衛生監督員、片區長、組長、樓棟長”為主的“三員三長”工作機制。
“三員”分別負責思想引領、治安管理和日常服務,“三長”分別負責小組事務、片區協調和樓棟服務。在此基礎上,開展矛盾糾紛排查防激化、環境衛生督查防臟亂、安全生產檢查防事故等“六查六防”。
在機制運行上,建立“走訪排查、問題交辦、處理回訪”工作閉環。同時,還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家庭檔案,推行積分管理,增強村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三員三長”推行4年來,累計走訪村民1.2萬人次,解決村民急難愁盼400余件,形成大事小事有人管、矛盾糾紛有人調的基層治理新局面。今年,龍韻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