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天門GDP增速達7.2%,位居湖北第三;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穩居全省首位,增速連續6個月領跑全省。這座江漢平原的傳統農業縣,如何實現工業增速全省第一?來看報道。
在這家位于天門的新材料企業車間里,光學膜片以0.01毫米精度飛速切割。這條全國頂尖的偏光片生產線,上半年產能增加150萬片,良品率提升0.3個百分點。
湖北寶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 李際武:主要供應的是國內的第一大客戶京東方,全自動化的檢驗,良品率更高了,品質更好。
技術躍升的背后,是政府“一企一策”的精準賦能。借助快速到位的技改補貼、用電補貼和貸款貼息等,企業的新產線提前半年就運轉起來了。
湖北寶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啟文:我們把河北廊坊的棱鏡片(生產線)轉移到天門基地,上半年(銷售收入)大概增加了5000萬元。
今年上半年,天門為19家企業兌現 6500萬元補助,兌現貸款貼息、擴大投資等補助2.55億元,完成53家企業智能化改造。
在天門,一座“無中生有”的園區正在加緊建設。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農田,如今已初步建成全省最大的化纖紡織產業園。永昌新材料的高端錦綸絲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0個月,跑出了令沿海客商驚嘆的“天門速度”。
永昌(天門)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傅君博:當時是去了江西、山西進行了兩年的考察,(最終決定)杭州的總部完全搬遷到天門。區域優勢非常明顯 ,產業鏈非常完整,政府專門成立了專班,我們企業一年之內可以投產,投產一個月就可以上規。
鏈式招商讓天門紡織產業從“一根絲”到織就“千匹布”,形成了“紡絲-織造-成衣-銷售”的閉環。19家入駐化纖紡織產業園的企業全部投產后產值可達300億元。
天門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鄢池斌:畫細畫實產業鏈圖譜,把“缺什么補什么”“強什么延什么”列成清單。上半年通過“以商招商”“鏈式招商”,引進的54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里,有12個是10億元以上的強鏈延鏈補鏈項目。
政府的“繡花功夫”繡出發展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貢獻了23%的工業增量;服裝電商產業網絡交易額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工業用電量增速沖上全省第三。
天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明敏:(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 6 個月領跑全省,背后是“企業敢干”與“政府敢為”的同頻共振。下一步我們的“工業倍增”計劃要往深里走,讓企業應享盡享,讓“天門曲線”不僅有增速的“向上”,更有質量的“向優”。
(長江云新聞記者 姚濤 劉莉 天門臺 劉帆 通訊員 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