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十堰以7.4%的GDP增速位居湖北首位。這座曾因“車城”標簽聞名的老工業基地,正通過工業升級、技改攻堅、消費煥新協同發力,拉動城市經濟突圍。
在東風商用車整車工廠,平均90秒就有1輛商用車下線 。作為全球單體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車智慧工廠,其100%自動化焊接涂裝、95%零部件集配率的技術突破,正是十堰工業向“新”提質的縮影。
東風商用車車身智能制造升級項目現場管理科科長 祝軍:僅僅我們焊裝車間就有220多臺機器人,單條產線能達到35臺每小時,是卡車行業單體制造最大規模的生產線。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產業鏈的深度重構。近年來,十堰積極融入全省“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壯大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十堰茅箭區,12家整車企業、55家專用車企業組成的“一公里產業圈”,讓馳田汽車這樣的企業不出城就能造出四軸礦卡。
馳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陳康:今年我們計劃完成交付15000臺,同比增長10%以上。根據上半年的產銷形勢,我們對完成全年目標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今年上半年,十堰中重型卡車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4.9%、全國第一;整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10%、50.7%;東風D600新車型、賽力斯新能源輕卡等項目投產,讓“車都”從制造向“智造”轉型。
車間外,十堰正在進行另一場變革。數碼大方公司的工程師們,正為中小企業定制柔性產線方案。
數碼大方公司十堰區域負責人 王元超:我們聯合移動,針對企業打造5G工廠。做到高質量接入,設備的產線布局就非常靈活。
面對“不敢改、不會改”的痛點,政府搭建起轉型“資源池”,24家服務商為超200家企業破解技改難題。在政策和資金推動下,今年上半年,十堰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0.2%、居全省第一,連續5個月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34個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培育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17家、新增數量全省第一。
十堰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徐耀勇:以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和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新型技術改造,力爭全年工業技改投資保持全省前列。
在工業領跑的同時,體文旅融合也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武當山入境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增長超五成;京堰新能源汽車拉力賽、十堰馬拉松等活動,帶動周邊酒店入住率上升40%,體育用品銷售額增幅突破50%;建成運營西關印象、武陵不夜城等10個夜間文旅消費場景,27個4A級景區實現“一個景區一臺戲”,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長江云新聞記者 陳芯蔚 陳赟 沈欣 趙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