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南區祝站鎮堰河村的蔬菜大棚里,清晨的露珠還掛在嫣紅的莧菜葉上,農戶李安學已帶著工人們開始了忙碌的采收。
“這些莧菜中午就能出現在首衡城的交易區,晚上就能端上武漢市民的餐桌。”李安學擦著汗笑道。這樣的高效流通場景,正是孝感首衡城創新推行“訂單農業”模式結出的碩果。
最新數據顯示,首衡城已精準對接孝感本地12萬畝農田、流轉土地8110畝發展水葉菜種植,通過“市場+基地”聯農機制,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三清藜蒿種植農民合作社基地
臥龍鄉府河娃娃菜基地
豐綠蔬菜專業合作社基地掛牌
一份訂單破解“賣難”困局
“以前種菜怕滯銷,現在訂單直接下到地頭,價格透明,銷路不愁!”——云夢縣馬鈴薯種植戶石紅波的話,道出了眾多農戶的心聲。
今年初,在孝感市組織的首衡城產銷對接會上,他與市場商戶簽訂了“保底價+市場浮動”的訂單協議。“現在只管按標準種,銷路和價格都有保障。”
首衡城商戶與云夢種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簽約
肖港鎮小香蔥基地
臥龍鄉生態娃娃菜
云夢蔬菜專區揭牌,入駐商戶10家,開設檔口35個,年銷售額達4.5億元,帶動藜蒿、花菜、馬鈴薯等特色品類銷往全國,其中白合花菜省外銷量占比提升至40%。
肖港小香蔥通過首衡城日均銷售20噸,遠銷新疆喀什,基地采用“四季輪種”模式,畝產提升至3噸,帶動800畝撂荒地復耕,農戶日均增收100元。
臥龍鄉依托首衡城商戶的訂單支持,盤活600畝閑置河灘地種植生態娃娃菜,畝產6000余顆,得益于首衡城的高效分銷渠道,登陸武漢、長沙等城市商超,日銷2萬袋實現“優質優價”。
一套標準提升“身價密碼”
在首衡城云夢蔬菜專區,包裝精美的“白水湖藜蒿”每斤售價比普通產品高出1.2元。這背后是首衡城推動的“品質革命”:引進“鄂蔬5號”等新品種、推廣防蟲網紗等綠色技術、制定分級包裝標準。
云夢大余馬鈴薯
孝昌桃產銷對接會
云夢睡蓮梗分揀打包現場
大余馬鈴薯通過精細化分揀和殺青工藝,單價從0.55元/斤躍升至0.8元/斤,漲幅45%,并試點“線上集采+線下交易”融合模式,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
“七仙紅”血桃憑借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優勢,在全國紅肉桃市場占有率超40%,首衡城助力其拓展76個品種的全國分銷渠道,讓這一特色水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云夢睡蓮梗依托“當日采摘、當日直達”的極速供應鏈,成為夏季爆款單品,日均銷售2萬斤,遠銷六省,充分體現了標準化帶來的市場活力。
一條鏈條激活“共富”動能
首衡城的助農效應正在向全產業鏈延伸,推動農業向標準化、智能化升級,為共同富裕注入強大動能。
技術賦能:湖北省農科院為肖港小香蔥提供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四季采收,不僅提高了產量,還保證了品質;云夢基地引入預冷處理技術,損耗率降低30%,讓農戶的收益得到了切實保障。
數字賦能:通過首衡城大數據平臺,實時反饋市場數據,引導農戶“以銷定產”,避免盲目種植。
冷鏈物流:新建分揀中心、冷鏈倉庫,確保農產品“鎖鮮”外運,肖港小香蔥72小時可達喀什。
“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萬兵東的肖港小香蔥基地每天雇傭100多名60歲以上村民,人均日收入100元,為留守人員創造了增收機會。
肖港小香蔥采收現場
未來展望:繪制鄉村振興新圖景
首衡城計劃進一步擴大基地合作規模,探索“基地+冷鏈+社區”全鏈條服務,并深化與孝感市“五個一”工程對接,培育更多地標品牌。
從肖港小香蔥的撂荒地復耕,到云夢藜蒿的“優質優價”,首衡城正通過“訂單+標準+鏈條”的組合拳,破解“三農”難題。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12萬畝農田的增收密碼已然破譯,而更多關于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正在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