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屆十次全體會議在武漢舉行。全會總結了今年以來支點建設的成效,部署了下一階段支點建設的任務。這其中,有武漢濃墨重彩的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支點是戰略全局中的支撐點、撬動點、制高點、關鍵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新時代新征程湖北發展最關鍵的戰略牽引。
湖北建支點,武漢責無旁貸要當好龍頭、走在前列。從光谷創新發展一線到樞紐建設前沿,再到武漢都市圈發展,武漢上下正堅定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扛牢使命、奮勇爭先,以龍頭之力之為全力推動支點建設走深走實。
爭先進位提能級 奮力邁向3萬億

消費者正在了解嵐圖全新戰略車型嵐圖FREE+。
今年上半年,武漢GDP10592.8億元,同比增長5.5%。
這是武漢上半年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24年,武漢經濟總量突破2.1萬億元。
面向“十五五”,能否奮力邁向3萬億,考驗著城市產業能級、企業能級等各方的突破。這其中,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一個關鍵。
武漢一直是湖北科技創新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主陣地。2024年,在漢單位牽頭項目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9項,居全國城市第二位。湖北存儲器、航天、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4個產業基地總部基本都設在武漢,湖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光電子信息等4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也均位于武漢。
在武漢,創新發展氛圍生機勃勃。
8月2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與華中師范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的AI綠色農藥研究所啟動運營。未來,該所將在AI技術的輔助下高效創制綠色農藥。
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武創院承擔著推動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
武創院院長李錫玲表示,武創院將進一步深化與各方合作,共同打造高效協同的區域科創生態,助力更多高水平創新團隊、高質量創新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為湖北加快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貢獻力量。
湖北九峰山實驗室近日也傳來好消息。今年,由九峰山實驗室研發的全國首個100nm高性能氮化鎵流片PDK平臺正式發布。目前,已有30余家國內半導體企業通過該平臺與九峰山實驗室展開合作,為武漢在短時間內聚集氮化鎵產業集群提供了關鍵支撐。
九峰山實驗室主任丁琪超說:“我們將繼續以更豐富的原創成果和優質資源支持產業界解決關鍵工藝難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與此同時,更加積極地對接國內外產學研資源,加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支持武漢打造千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新興產業“裂變躍升”、未來產業“搶先布局”。在武漢,科技創新這個最大優勢正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支點建設的后勁更足、成色更新。
今年上半年,嵐圖FREE+、猛士M817等十多款新能源汽車新車型密集推出,武鋼年產55萬噸的全球最高端無取向硅鋼項目建成投產。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盧放說,今年下半年還將密集投放嵐圖知音、嵐圖追光L等戰略車型,全力沖刺年銷售20萬輛的目標,夯實央國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地位。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硅鋼部新能源無取向硅鋼分廠廠長唐爽說:“面向新征程,我們將堅定不移提能級,以自主創新打造全球硅鋼第一品牌;堅定不移優質效,以國際一流性能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堅定不移增動力、強功能,以綠色智造賦能上下游協同升級,為武漢沖刺3萬億貢獻武鋼力量。”
樞紐聯接成網 沖刺中部外貿第一城

漢南港是長江中上游年吞吐量最大的汽車滾裝港口。圖為等待裝運的汽車。 記者史偉攝(資料照片)
今年上半年,武漢市外貿進出口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142.7億元、增速22.3%,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保持領先。
數據顯示,武漢出口結構正由傳統制造業逐步轉向高附加值產業,手機、平板、集成電路、顯示模組等高技術產品出口強勁。
這份亮眼成績單背后是武漢外向型經濟實力不斷攀升的生動寫照。
上個月,載有304標箱汽車零部件的“車谷號”貨輪從漢南港區啟航駛向日本名古屋港。漢南港區是長江中上游為數不多的具有外貿功能的汽車滾裝船港區。今年1月,漢南港區獲批臨時開放。
截至7月底,已有12751輛“車谷造”從漢南港區裝船直航上海港,再轉海船出口海外市場。比起傳統模式出海,單車出海成本至少降低1000元。湖北漢南港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構建全生態服務體系,降低物流成本,為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駕護航。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球市場的“含漢度”越來越高。
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國貿)跨境電商產業園外貿產品展廳內,湖北“外貿尖貨”擺放整齊。華工激光的激光打標機、精臣的便攜式智能標簽機、悟確科技的小型鍵盤……該園區的產品已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產業園也迎來120余家中小企業入駐。
長江國貿是大型國際貿易平臺企業,目前對全省進出口貿易額貢獻接近10%。
“我們將繼續做強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開拓市場、降本增效!遍L江國貿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集團將更好匯聚生產和服務要素,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帶動外貿企業集聚發展、協同發展,為湖北省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這位負責人透露,長江國貿目前正籌備在南非設置第一個由中國公司設立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園區正處于選址、裝修階段,預計年內開園運營。屆時,湖北產品走向非洲市場將更加便捷。
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 更大力度聯動區域發展

花湖機場貨機正在裝卸貨物。
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為我們如何增強支點輻射帶動功能指明了方向。
如今,“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周邊,頭部在武漢、鏈條在周邊,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周邊”的局面正加快形成。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享受著同城化帶來的紅利。2005年,逸飛激光在光谷成立。歷經一次次攻關,逸飛激光推出的圓柱全極耳鋰電池激光焊接設備及其全自動組裝生產線入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
逸飛激光的發展歷程也緊跟武鄂同城的步伐。
逸飛激光副總經理米仁兵介紹,逸飛激光已形成“總部運營和研發在武漢、生產制造在鄂州,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鄂州”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兩地優勢資源的互補使公司順利實現了人員、產能、規模翻番的發展目標。
漢襄宜“金三角”能級大、帶動強、潛力足,是全省發展的關鍵支撐。
武漢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帶著核心技術與襄陽的汽車電子企業聯手攻關車規級芯片;宜昌的磷化工產業將精制磷酸通過長江水道運抵荊門,成為新能源電池的關鍵原料;襄陽的電池材料研發成果順著高鐵線路直達十堰的儲能裝備工廠。這種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正在催生一個個世界級產業集群——武漢光電子信息、“宜荊荊”磷化工、“荊襄宜十”綠色循環電池等。
作為龍頭,武漢還要主動搭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
今年上半年,作為武漢都市圈鏈接全球市場的重要門戶,花湖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達24.9萬噸,貨運航班量居全國機場第四位。僅半年時間,該口岸出入境貨運量即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的90%。
花湖機場投運以來,在武漢都市圈開設了多個貨站。該機場通過貨站把貨運窗口“搬”到多個城市“家門口”,發展成為其重要的集貨地。
湖北機場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國偉表示,花湖機場貨運樞紐功能的持續釋放,將進一步拓寬企業出海通道,幫助企業搶出口、調結構、拓市場,增強對外開放活力,促進武漢都市圈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提能級、優質效、增動力、強功能……藍圖已經繪就,武漢上下將錨定目標任務,樹立一流標準,抬升發展標桿,全力推動支點建設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