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
要求湖北
“努力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2024年11月
黨的十八大以來
總書記第六次考察湖北
又賦予湖北
“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使命任務
從“努力建設”到“加快建成”,不僅僅是表述變化,更重要的是從“殷切期待”變成“現實任務”,這既有能級、速度的更高標準,也有質效、后勁的更高標準,還有競爭力、帶動力、輻射力的更高標準。
更重要的是,抓支點建設,不是光從湖北一域之見來推動支點建設,而是站在全國大局看待對待推動支點建設。湖北是中部地區一個重要撬動點,湖北當支點,就是讓湖北加快發展帶動中部,助推全國發展格局形成巨大改變。

如何答好這份“支點答卷”?湖北在2025年“新春第一會”上給出清晰路徑:以“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為步驟,重點實施能級跨越、科創引領、產業倍增、樞紐提能、美麗湖北、文化創新、區域聯動七大戰略,整體提升戰略支撐力、創新策源力等七大能力,系統構建“1+7+N”政策保障體系。
上半年,這份部署轉化為亮眼實績:湖北GDP增長6.2%,居全國第3、經濟大省第1、中部第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規上服務業營收增長12.2%、進出口總額增長28.4%,均居經濟大省及中部第1。
數據背后,是湖北以系統思維推動多維度躍升的生動實踐——從光谷科創大走廊的“創新策源”到花湖機場的“全球通達”,從長江岸線的“生態蝶變”到漢襄宜“金三角”的“協同共振”,湖北正以系統性變革重塑高質量發展新坐標。
一、能級與速度:在產業重構中搶占制高點
產業是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點,湖北以“51020”現代產業集群為總抓手(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三大萬億產業為引領),通過“鏈長+鏈主+鏈創”三鏈協同機制,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與新興產業“新樹扎深根”雙向發力。2025年上半年,湖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7.5%,“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規模突破8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2.1%,印證了“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的加速跨越。

傳統產業煥新: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武鋼全球最高端無取向硅鋼項目投產,為特高壓變壓器提供湖北芯材;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累計完成478家,興發集團電子級磷酸純度達“9個9”,產品從“論噸賣”升級為“論克賣”。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轉型,嵐圖、猛士等10余款新車型密集上市,襄陽新能源乘用車基地產能突破百萬輛,帶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穩居全國第四。
新興產業擴容:依托國家存儲器基地優勢,長江存儲成功量產232層3DNAND芯片,產能占全球份額提升至8%;全球首臺200kW光纖激光切割機、全國產車規級MCU芯片等前沿產品相繼落地。武漢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方向,10款原型機進入中試階段,人工智能產業增速連續三年超20%。
未來產業卡位:實施“三線并進”策略,在氫能領域建成全球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船“三峽氫舟1號”,打造內河綠色船舶示范體系;量子科技領域布局“量子+”應用場景,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實現500公里光纖量子通信;合成生物產業形成“研發-中試-產業化”閉環。
這種躍升不僅源于技術突破,更依靠制度創新。通過“七大行動”政策包(產業集群提能、市場主體護航等),上半年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投資2.71萬億元,產業類項目占比首超50%。荊門億緯鋰能、孝感楚能等項目加快投產放量,帶動全省動力電池全國占比超20%,“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升級路徑清晰可見。
二、質效與后勁:在科創協同中培育新動能
產業能級的躍升,根基在于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湖北深知,沒有“質效革命” 的支撐,速度便難以為繼;缺乏“后勁儲備”的積淀,能級也難以穩固。為此,科創引領戰略的深度實施,成為撬動發展質量變革的核心支點。
中國光谷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湖北以科創引領戰略回應這一要求,依托“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科技力量矩陣,構建“北斗七星式”創新生態。通過“政府出題,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掛帥”機制,在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突破,讓“科教大省”的稟賦優勢真正轉化為“創新策源”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平臺集群成勢:在鄂全國重點實驗室達45家(全國第4),10家湖北實驗室高效運行,545家新型研發機構(全國第2)實現縣市全覆蓋,東湖科學城集聚4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設施、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形成協同攻關能力。
突破性成果持續涌現:全球首款北斗全頻點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強度平頂脈沖磁場、全球最快磁懸浮技術等10余項重大成果落地,3款世界級標志性工業母機產品發布。“離岸創新”模式打破地理邊界,光谷科創大走廊“一核多極”格局初顯。
創新生態不斷優化:“四鏈融合”路徑讓企業“真需求”對接高校“硬技術”,楚精靈醫療科技與武漢大學合作的“共聚焦微探頭影像儀”通過政企共擔風險機制快速落地。上半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注冊申報10296家(同比增長17.2%),技術合同成交額3187.71億元(增長10.55%)。依托“71020”高校創新體系、“61020”全鏈條攻關、“51020”先進制造業集群,湖北正構建“1+1+1>3”的協同創新效應,讓科創“金種子”成長為產業“參天樹”。
三、競爭力與輻射力:在開放樞紐中重塑新優勢
創新培育的新動能,需要通過開放平臺轉化為區域競爭力;產業積累的硬實力,更要依托樞紐功能放大輻射效應。湖北以“雙樞紐、四通道”為骨架(天河機場客運+花湖機場貨運樞紐,高鐵、水運、公路、航空通道),實施樞紐提能戰略。通過“兩場一站”通關模式創新(武漢天河、鄂州花湖機場+漢口北站),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內陸開放新高地。上半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元,經濟大省第1,中部第1;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居中部第1,開放輻射力持續增強。

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樞紐功能全面升級:“軌道上的湖北”加速成型,8條高鐵在建,西十高鐵隧道全貫通,沿江高鐵武宜段、襄荊高鐵即將通車,年底350公里時速高鐵里程將從全國第13位躍升至第5位;“水運上的湖北”提質增效,三峽水運新通道可研獲批,長江黃金水道集疏運體系完善,港口吞吐量增長13.1%,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53.4%;“航線上的湖北”聯通全球,天河機場客運、花湖機場貨運吞吐量保持中部第1,花湖機場開通104條國內外貨線,貨郵吞吐量躍居全國第4,國際貨量增長2.6倍,黃岡鰻魚經“兩場一站”報關12小時直達韓國仁川,時效提升80%。
區域協同多點發力:武漢地鐵11號線東延鄂州,武鄂黃黃咸“半小時通勤圈”形成;鄂黃黃國際陸港開通“中三角”鐵水聯運專列,物流時效提升30%。產業協同更見深度:武漢“光芯屏端網”向鄂州、黃石延伸,襄陽“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與十堰“商用車基地”互補,宜昌“綠色化工”與荊州“新能源新材料”共建集群。漢襄宜“金三角”協同發展規劃編制推進,1小時高鐵圈、3小時高速圈加速形成,武漢新城、襄陽東津新區、宜昌東部產業新區提速發展。上半年,武漢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十堰、荊門等14個市州GDP增速超6%,17個市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正增長,多極支撐格局持續鞏固。
四、帶動力與可持續性:在綠色轉型中開辟新路徑
無論是競爭力的提升還是輻射力的增強,最終都要落腳到發展的可持續性與民生的獲得感上。湖北以美麗湖北與文化創新戰略為引領,讓發展既有“速度與激情”,更有“溫度與底色”。

長江三峽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478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全面完成并驗收銷號,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3%。江河湖庫水質提升,長江干流、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在II類及以上,洪湖水質連續7個月達到IV類標準。加快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工業園區,打造城市礦產、綠色建造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上半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近3000億元。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中碳登)擴容,上半年湖北碳市場成交額破百億(占全國47%),累計開立賬戶3700家(增長68.2%),正加快打造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文化活力賦能發展:文旅融合助力生態價值轉化,湖北推出“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完善“五個一”文旅名片體系,武漢入選“全國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知音湖北”全球推廣計劃在10多國舉辦28場推介活動,吸引40多萬人次參與;100億元文旅產業基金落地,“不夜荊楚”等1500多場活動打造“文旅+百業”生態。上半年,接待游客增長14.7%(境外游客增長54.9%),旅游綜合收入超6000億元(增長16%,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荊楚文化煥發新活力。
五、執行力與向心力:“一個支點 兩個保障”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在多個場合提到,要扛起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穩定的重大責任,沒有擔當是不可能的。各級干部要珍惜當下崗位,演戲可以彩排,人生不能重來,今天在崗位上如果不珍惜的話,既影響事業的發展,也辜負了組織的期望。
王忠林說,建成支點需要“兩個保障”:一是能力保障,開展干部素質提升年活動;二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8月6日,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以“一個支點兩個保障”,推動全局工作深入健康開展。
湖北將干部能力素質作為支點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工作,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年”六大行動:開展凝心鑄魂行動,開展對標爭先行動,開展強基提能行動,開展破解“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專項行動,開展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行動,開展“清廉湖北”建設行動。
《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按照強化政治自覺激發擔當、樹立導向促進擔當、錘煉本領賦能擔當、撐腰鼓勁保護擔當、營造氛圍鼓勵擔當展開,共5個部分、17 條具體舉措。激勵廣大干部在加快建成支點中擔當作為。通過一系列系統性培訓與行動,引導干部對標爭先、強基提能,以過硬作風擔當“加快建成”的使命。
結語:在奮進征程中譜寫新篇
從“努力建設”到“加快建成”,湖北支點戰略的升級,是發展邏輯的深刻重構,也是對發展定位的再校準、發展路徑的再優化。上半年的亮眼成績,見證了湖北在產業、科創、開放、生態、文化及干部隊伍建設等多方面系統性突破的成效,彰顯出湖北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的決心與能力。
展望未來,湖北正以“拼”的意識、“搶”的狀態和“實”的作為,朝著“建成支點”的目標奮進。湖北將持續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在能級跨越中增強“戰略支撐力”,在科創引領中提升“創新策源力”,真正成為中部崛起的“支撐點、撬動點、制高點、關鍵點”,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湖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