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劉詩詩、通訊員明章濤)今年以來,市發改委緊扣省、市干部素質提升年行動要求,以能力作風淬煉為核心,搶抓國家以工代賑加力擴圍政策機遇,精準對接民生需求,全力謀劃爭取項目,成功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工代賑”項目共四批12個,爭取資金突破4400萬元,項目獲批率100%,項目個數達去年的4倍,爭資總量同比增長330%。
市發改委牢牢扭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這個“牛鼻子”,深刻把握以工代賑“工程是手段、賑濟是目的”“項目建設是平臺載體、就業增收是根本目標”的政策內涵,市縣鎮三級聯動,精準錨定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深度挖掘工程建設、服務保障、項目管理及建后管護等全環節就業潛力,圍繞村莊整治、道路改造、水利設施建設等領域精心謀劃申報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中小型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12個項目預計吸納脫貧人口、返鄉農民工、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群體1100余名就近就業,有效緩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有效拓寬群眾就業增收渠道。
同時,全面優化服務流程,簡化發包環節,創新推行“鄉鎮政府+村級合作社+群眾”勞務組織模式,壓減中間環節和費用,更加直接充分地組織當地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確保群眾務工收入直達快享。優先實施村道硬化、生產道路改造、排灌溝渠疏浚等勞動密集型工程,減少機械投入、增加人工崗位,讓群眾務工“有錢賺、得實惠”。12個項目預計發放勞務報酬1698萬元,人均增收約1.5萬元。
聚焦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村莊道路硬化、排灌溝渠疏浚、堰塘整治、簡易橋梁修建等重點領域推進項目實施,靶向補齊農村基礎設施“末梢”短板。項目實施后,不僅將顯著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有效填補常規投資的覆蓋盲區,補上部分建設領域的“盲點”和“死角”,更打通城鄉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實現就業增收與民生改善雙向共贏,以干部素質提升實效書寫民生福祉新篇章。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