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隨州智造”的專用汽車馳騁五洲四海,這座用“黨旗紅”浸潤“質檢藍”的先鋒堡壘,正以科技創新之筆在專用汽車產業藍圖上鐫刻“質量精度”,讓民族工業的脊梁在隨州大地上挺立得愈發傲然。
榮譽征程擘畫“質檢高度”
產業騰飛離不開堅實的質量保障,籌建國家專汽質檢中心項目是隨州專汽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關鍵一步。
2016年5月17日,隨州市質檢所會議室燈火通明。墻上懸掛的“籌建國家質檢中心”藍圖,既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籌建工作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資金緊張、設備采購困難、人才短缺……每一個問題都考驗著隨州質檢人的智慧和毅力。
憑借著那股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和團結一心的力量,支部書記方克魁帶領團隊克服了種種困難。為了節省資金,他們四處奔波,尋找性價比最高的設備;為了引進專業人才,他們四處奔走,積極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為了確保工程質量,他們日夜堅守在工地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終于,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歷經3次國家級資質認定、7次申報材料的精心迭代,2024年11月,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國家專用汽車車載裝置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式成立。它不僅填補了我市專汽產業在國家級質檢領域的空白,更為隨州專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赤焰熔爐鍛鑄“質檢精度”
如果說產業升級的齒輪需要精密咬合,那么質檢精度猶如產業發展的關鍵傳動軸。在隨州質檢人的字典里,“毫厘之間見黨性”從來不是口號,而是刻在檢測設備上的信仰烙印。
在“紅旗黨支部”的鍛造熔爐里,黨員干部攻堅克難的故事尤為動人。在汽車傳動軸檢測攻堅戰中,青年黨員唐靜寧與團隊用200多個日夜的堅守詮釋了“極限匠心”。當第11次傳動軸檢測模擬實驗失敗時,團隊幾乎陷入絕望,但她將黨徽緊緊攥在掌心,斬釘截鐵地說:“共產黨員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最終誕生的汽車傳動軸智能檢測平臺,如同質檢領域的“DeepSeek”,使連續15萬次84個小時的扭轉疲勞和靜扭試驗程序更智能、更科學,操作臺由原來的8人不間斷操作減少至現在只需要4人。
在湖北江南專汽車間焊花的海洋里,工人師傅們都說質檢中心的楊勇同志是位“技術紅娘”。楊勇曾連續七天駐廠攻關,伏在滾燙的焊縫旁,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焊接工藝優化方程式”,最終將一次焊接合格率從98.2%提升至99.6%。
鐵血尖兵護航“質檢速度”
如果說精度是質檢的靈魂,那么速度就是產業躍升的脈搏。
2025年1月,千里之外的山東寒風刺骨,當20批次自卸汽車急需質量檢測時,市質檢所支部火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在零下10℃的寒冷天氣里打響特殊戰役。
到達山東后,“黨員突擊隊”的成員們不顧旅途勞累,連續奮戰48小時。檢驗員余松的雙手凍得青紫腫脹,卻依然認真地記錄著檢測的原始數據。當最后一組參數在晨光中定格,他凝視著屏幕上跳動的“合格”二字,眼角的冰晶折射出比朝陽更璀璨的光芒——那是質檢人用責任與擔當為“質檢速度”護航的勛章。
民心工程繪就“質檢溫度”
如果說標準和數據是質檢工作的“硬核”,那么民生情懷就是流淌在質檢人心中的“熱血”。
在檢驗檢測大廳的電子屏上運行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凝聚著15名黨員技術骨干的智慧結晶。他們用代碼編織起服務企業的“數字網格”,累計為200余家小微企業提供在線咨詢、質量問題診斷等服務,節省檢測費用近500萬元。
當精度在實驗室的毫厘較量中淬煉成鋼,速度于風雪馳援的星夜兼程里澎湃激蕩,溫度化作民生情懷上躍動的紅色暖流——這支平均年齡35歲的黨員隊伍,正以“建功支點、奮勇爭先”的昂揚姿態,用“鐵肩擔道義”的擔當筑牢質量安全防線,以“妙手惠民生”的情懷護航企業發展,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隨州質檢人的榮光!(市市場監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