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映初心,李店干部引領鄉村振興路
——寫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的飛躍答卷
王宇
當第八十枚秋陽緩緩沉入鄂北崗地,水寨灣的波光如淬火鋼水般沸騰,倒映著共和國的年輪與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赤色印記。白鷺掠過棧橋,驚鳴聲里,洞山口支部的星火、紅軍新兵團的號角、紅四方面軍西征的鐵流,在粼粼波光中奔涌成一條不息的基因長河——它從蘇維埃的烽煙中奔來,向鄉村振興的地平線奔去,將李店鎮的紅色血脈與時代使命熔鑄為不朽勛章。
一、紅色基因,從烽火印記到精神圖騰
李店鎮的熱土深植著鄂北革命的根系。1930年中共洞山口支部在此破土,鄂北紅軍新兵團的旗幟在此高揚,紅四方面軍西征的足跡在此烙印忠誠。袁家河狙擊戰舊址仿佛正無聲訴說著李店人民抵御外侮的錚錚鐵骨——與當前全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脈搏同頻共振。九江國際學術研討會正深化抗戰精神研究、海南六大紀念活動正傳承瓊崖血脈、而李店鎮的英雄史詩,正是這壯闊圖景中一頁鮮活的鄂北篇章。
紅石精神在此淬煉升華。“勇于拼搏、奉獻、擔當”的革命誓言,已熔鑄為新時代“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發展基因。偉大的大別山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李店鎮的黨員干部正將這股精神注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讓紅色圖騰煥發出現實生產力。
二、產業躍遷,紅石熔爐鍛造金色引擎
在飛躍村的土地上,紅石精神淬火成金。黨支部高擎“紅色引擎”,驅動“黨組織+村集體+農戶”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將信仰之力轉化為產業動能。
(一)智慧農業沖鋒號。育秧工廠的轟鳴如新時代的沖鋒號,13臺農機列陣守護萬畝良田,社會化服務年創收78.6萬元。胭脂紅、陽光玫瑰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直通全國市場,創下300元交易額,農戶在家門口日增收近百元。
(二)電商新路戰旗揚。“李店有禮”“夢李笑”品牌如云端戰旗,鍵盤敲擊似密電頻傳,手工油面、糍粑香飄萬里,電商年收入626.4萬元,成為廣水市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的關鍵一環。
(三)農旅融合致新禮贊。水寨灣游船犁開碧波,農耕體驗園回蕩歡笑,生態農文旅年利潤15.1萬元——昔日戰場化作致富活泉,這是對和平年代最深的禮贊。
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755.4萬元的數字,正是紅石精神在市場經濟中淬煉出的真金。
三、區域賦能,紅色引擎驅動支點崛起
如今的鄉村蝶變,是李店鎮黨委政府運籌帷幄的縮影。
(一)黨建引領綻放嶄新面貌。推行黨員教育“五有”制度,鏈接華農、華師高校資源培育7名返鄉大學生、3名后備干部2,淬煉“提能善為”的鐵軍,響應隨州市委“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建功支點建設”的號召。志愿隊年服務群眾200人,解決訴求33件,踐行隨州市“打通服務最后一米”的承諾。
(二)人居環境唱響美麗鄉村。帶領村民硬化道路5公里、鋪設污水管網1000米,積分激勵化解征地拆違難題,呼應隨州市“清潔家園”行動中“掃干凈、碼整齊、拆通透、美環境”的攻堅號令,當“全國文明村”的牌匾高懸,飛躍正用屬于自己的方式,為隨州“整體提升環境、建功支點建設”注入動能。
(三)治理體系深植紅色熱土。飛躍村的治理根系深植紅色沃土。黨支部以“積分制”為經緯,“一約四會”為熔爐,鍛造現代鄉村文明。“紅白理事新風會”革除陋習,“道德文明評議會”樹起“最美婆媳”旗幟,鄉風凈化與李店鎮“積分制”為鄉村治理加碼、為幸福民生加分。
此刻,李店鎮的實踐正為隨州“建功支點建設”夯筑基石——當南部產業新區崛起為增長助力,當城鄉融合發展的畫卷鋪展,紅石精神已在湖北支點建設的宏圖中刻下印記。
夕照下的水寨湖,白鷺如信使掠過金色水面。波光中沉浮的,是洞山口支部永不熄滅的星火,是千畝葡園累累的碩果,更是從蘇維埃旗幟到“全國文明村”牌匾的基因長鏈。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坐標上,李店人將紅石精神鍛造成鑰,開啟了產業興旺、治理有序、民生幸福的振興之門——這扇門后,是廣水“再進位、沖百強、創輝煌”的奮進之路,是隨州支點建設的鋼鐵脊梁,更是荊楚大地對烽火歲月最雄渾的回響。山河已無恙,吾輩更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