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過去的五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須臾一瞬,在黃石的發展道路上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認真回顧過往,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本報今起開設“點石成金地 魅力新黃石·‘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成就”欄目,在一串串變化的數據中、在一個個溫暖的故事里,去感受“十四五”期間黃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去挖掘“點石成金”的魄力與智慧,去觸摸以民為本的發展底色,去見證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的黃石實踐,為“十四五”圓滿收官和“十五五”良好開局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為加快建成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服務推動支點建設統一思想行動、凝聚強大力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篤定前行。

山河激蕩,五年非凡。
一組硬核數據:2024年黃石GDP突破2305.8億元,完成了總量攀升的跨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居全省第4,實現了財政實力的進階;外貿進出口穩居全省第2,做到了開放能級的躍升!

五年風雨兼程,黃石一路向前。經濟發展的畫卷上,既有規模持續擴大的“壯闊圖景”,也有質量不斷提升的“精細筆觸”,更有動能日益強勁的“鮮活色彩”……

每一個個體系著一座城市的脈絡,如同每一條血管承載著生命的律動,個體的故事與軌跡,交織成城市鮮活運行的紋理。
賣掉 3 套上海房產,運回 40 車家當;從僅生產半成品,到實現研發、生產、銷售全配套;從年產值千萬元,躍升至過億元……

返鄉創業七載,尤其近五年間,坐落于陽新開發區城北工業園的湖北愛騎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騎士”),幾乎一年一個新臺階。
于細微處見真章,于成長中觀變遷。愛騎士的蝶變,正是一座城市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鮮活例證。

持續奮進全省第一方陣,加快建成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這是省委、省政府賦予黃石的使命與任務。
“體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質不能低、發展不能虛、底線不能破”,這既是增長極的內涵,更是行動標尺。

錨定目標,黃石正聚焦交通互聯、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全域臨空、改革開放、城市提質精準發力,重要增長極建設已經成勢見效。
翻開黃石“半年報”,幾個數據值得關注:全市GDP增長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6.7%,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 15.5%、24.9%。
數據背后,是黃石聚焦 “工業挑大梁,制造業扛大旗” 主攻方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抓手,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定實踐與不懈發力。

弘盛銅業智能機器人在分析樣本
產業鏈是吸引資源的“磁石”。這五年,黃石建成了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九大主導產業和光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特鋼精深加工等十條重點產業鏈。
項目是撐起體量擴張的“骨架”。這五年,黃石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項目建設風起云涌。前7個月,黃石新增億元以上項目68個,凈增規上工業企業22家,新增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8家。

銳科激光生產車間
產業項目扎根成長,經濟發展支撐更強、后勁更足、底氣更硬。黃石主要指標增速連續四年穩居全省第一方陣。2024年,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城市高質量發展評價中,黃石位列全省第3位。
以近三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為例:黃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 年 2041.5 億元,2023 年增至 2109.0 億元,2024 年進一步突破 2305.8 億元,實現連續三年穩步增長。其中,2024 年 GDP 增速 7.1%,位列全省第一,印證了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

縣域是市域的支撐,園區是經濟的“引擎”。這五年,大冶市全國百強、陽新縣中部百強“雙百強”格局形成;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冶湖高新區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


拉力盔、越野盔、棒球盔……一頂“小頭盔”擁有50多項專利。愛騎士研發部負責人介紹,公司生產的一頂頭盔原材料大約在350種,每一款產品的研發時間需要2年至3年,每一款頭盔研發費用300萬元左右。

這是產業創新的“破局之舉”,也是科技創新的“賦能之策”,更是城市和個體雙向奔赴的“實踐答卷”和“活力證明”。
無創新不發展,無科技不進步。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黃石在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擁抱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星辰大海。

黃石未來科技城
五年前,黃石吹響了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號角;三年前,黃石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黃石的嶄新征程,提出“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一朝風雷動,鏗鏘啟新程。黃石不斷推進區域科創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雙創”平臺建設,實現內外科技創新平臺一體化發展。

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
擊鼓催征,喜訊頻傳。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成為黃石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基因、最亮底色、最大變量。
近四年,黃石科技創新成果顯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 2021 年的 326 家增至 2024 年的 815 家,增幅達 1.5 倍;2024 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 24.5%,位列全省第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 14 家。同時,黃石還蟬聯全國創新型城市、城市創新能力 “雙百強”。

黃石以 “一城三飛地” 實現高效聯動,通過 “離岸招引+本土轉化” 的協同機制,加快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東部傳動軸,“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黃石” 的區域創新協同格局已基本形成。這一模式的成效已顯:中科光芯(湖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離岸科創平臺賦能,成功突破高速率光芯片技術瓶頸,填補了湖北省在該領域的產業鏈空白。
以“智改數轉”為引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今年前7個月,黃石完成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72家,新增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16家。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4.2%、20.1%,增速分別高于全省22.1個百分點和全國19.3個百分點。

黃石大冶湖電子信息產業園
每一步踩得扎實穩健,每一筆寫滿拼搏奮進!五年來,黃石傳統產業加速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優勢產業正由“黃石制造”向“黃石智造”跨越,新興產業正在不斷集聚壯大,氫能、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加速布局。

黃石新港碼頭
“雙創”融合,點石成金。這五年,黃石新港建成長江中上游最大單體港、黃石棋盤洲綜保區已成為花湖機場最大集貨地;黃石成功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百強城市,10家企業入圍湖北百強、16家企業入圍湖北制造業百強;建成全國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全球每3部智能手機中就有1部用到黃石的PCB板。

七年深耕,愛騎士產品遠銷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多個專業客戶和140多家零售店,已成為多家品牌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建成為國家行業標準編制單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讓騎行更輕松、更舒適、更安全。”愛騎士積極投身地方“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先后向農民工群體、社會大眾贈送頭盔,傳遞防護意識。
全國文明城,點石成金地。與城市同行、與文明共生、與溫暖相伴,愛騎士踐行公益、反哺社會的故事正不斷延伸。
這五年,黃石聚焦提升城市品質,通過升級街區業態、傳承城市記憶、改善民生福祉,奮力打造武漢都市圈生態文旅宜居城,不斷激發城市空間、城市產業、城市文化、人居環境的活力。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支點、強縣域,以空間融合塑造新格局,黃石推進大冶湖新區建設,推動黃石城區與大冶城區同城化發展,建設陽新縣城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承載區,打造宜居宜業的縣城空間尺度,帶動全域一體化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五年來,黃石以改善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目標,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黃石。

以2024年數據為例: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但綜合能源消費量降2.5%,產值單耗降13.3%,單位GDP能耗降8.5%,降幅全省第一; 5個國控斷面水質100%優良,PM₂.₅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成為湖北唯一進入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前20的城市。
從衣食住行的全面升級到公共服務的逐步完善,從城市更新行動到加速城鄉融合協調發展。黃石的發展成果正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民生答卷寫滿溫度與質感。

磁湖濕地公園
五年來,黃石累計改造老舊小區426個;加裝電梯1140部,直接受益人群超5萬多戶家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超2100公里,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試點村119個。“五大”農業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十三五”末增長35%。
這五年,黃石教育“教聯體”覆蓋 86%、縣域“醫共體”全覆蓋,養老托幼服務持續完善;就業更給力,連續 4 年新增城鎮就業超 5 萬人,“新黃石人”破 10 萬,就業指數全省第一。

征途回望千山遠,前路放眼萬木春。站在新的起點上,黃石兒女將以更加豪邁的姿態、更加昂揚的斗志,劈波斬浪、奮勇爭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更多貢獻。
(記者 梁堅義/文 視覺新聞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