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嶄新姿態書寫為民服務新篇章!隨州市曾都醫院正式更名為“隨州市曾都區人民醫院”
茲經上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批準,為切實提升醫療服務效能,深度契合隨州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服務職能,全面優化人民群眾就醫體驗,2025年11月6日,隨州市曾都醫院正式更名為“隨州市曾都區人民醫院”。這不僅是名稱的迭代,更是醫院錨定高質量發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重要里程碑。
堅守!初心鑄醫魂,跨越新發展
隨州市曾都醫院始建于1952年,歷經70余載深耕,現已發展為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預防、保健于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多年來,醫院始終堅守“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勇擔守護區域民眾健康之重任,在醫療提質、學科突破、人才升級等領域屢創佳績,為隨州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自2021年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疊加新門診綜合樓全面投用,醫院在醫療技術水平、服務承載能力與患者就醫體驗三大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2024年3月獲批三級乙等綜合醫院,“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排名躍升224位,患者滿意度提升3個百分點,達成“等級晉升、排名躍升、口碑提升”的三重突破。
聯動!醫共體賦能,強基惠民生
醫院牽頭推進曾都區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成效顯著:組織架構上,以院務委員會統籌全局,設“一辦八中心”明確分工,構建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管理體系;資源整合上,打造醫學影像、檢驗檢測、遠程心電、病理診斷、消毒供應五大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區域資源“集約使用、同質輸出”;管理模式上,逐步推進人力、財務、管理等“六統一”,打破區域壁壘。依托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組團式”幫扶,織密區、鄉、村三級醫療網,為群眾提供從健康篩查、疾病診療到康復管理的一體化、連續性服務。2025年上半年,區域基層就診率49.56%,同比提升5.16%;縣域就診率達74.79%,同比提升4.27%,“大病不出區、小病在基層”的就醫格局初步形成。
突破!技術勇攀登,填補領域空
醫院堅持“技術立院、學科強院”,在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締結的32個專科聯盟和常駐專家團隊的加持下,通過“外派進修學、專家請進來”的雙向模式,推動多項技術填補醫院及區域空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診療服務。急危重癥救治領域運用ECMO、IABP技術提高搶救成功率。外科領域,胸部腫瘤治療中,食管癌根治術、胸腔鏡下劍突胸腺瘤切除術實現“微創化、精準化”,腹部外科突破經熒光腹腔鏡ICG導航肝段切除、腹腔鏡下胰腺占位切除等技術,標志著腹部腫瘤微創治療達省內先進水平;骨科肩關節鏡修復、單髁置換術、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等微創技術廣泛應用。特色診療方面,前列腺疾病診斷準確率提升至98%,婦科、單孔腹腔鏡、小兒骨科技術精準服務特殊群體,消化內鏡年服務超3000人次。同時,醫院在精準醫學與腫瘤綜合治療領域實現雙輪驅動。基因檢測項目已全面應用于臨床,為腫瘤及多種疾病提供精準診斷依據;全新高能直線加速器即將啟用,將顯著提升腫瘤放射治療水平,讓本地患者無需再為高端放療遠赴他鄉。
尤其是在介入治療領域,常規開展冠脈、腦動脈造影,以及冠脈、腦動脈、下肢動脈支架植入等常規手術。此外,熟練進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與取出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等基礎治療,并精通主動脈夾層支架植入術、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術、急性腦動脈血栓取出術、經皮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等復雜高難度手術。年介入手術量超過1500例,徹底改變了“介入手術需赴武漢”的局面。
聚力!人才三輪驅,發展后勁足
醫院以“外部幫扶+高端引進+內部培育”為三輪驅動,建強人才梯隊。在外部幫扶方面,依托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湖北省中醫醫院專家常年駐守,提供手術帶教、遠程會診等支持,推動150余項新技術、新業務落地;在高端引才方面,啟動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靶向引進重點學科骨干人才,近兩年,已完成近10余名急需高層次緊缺型人才引進計劃;在內部培育方面,年組織50余場多元培訓(覆蓋超萬人次),選派140余人次赴武漢、上海等地進修,全方位提升人才專業能力,為醫療發展注入“活水”。
截至2025年10月,醫院擁有高級職稱醫師13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50余人,形成“老中青結合、專業全覆蓋”的人才梯隊,為醫療質量提升提供堅實支撐。
智變!數字賦新能,就醫更輕松
醫院以“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奔波”為目標,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智慧醫療”升級步伐,構建起“IT-DT-AI”融合的醫療新生態。一方面,完成醫療、護理、醫保等12個核心業務場景的信息化模塊部署,依托統一的“云平臺”打通門診、住院、檢驗、影像等多科室數據鏈路,實現患者診療信息、檢查結果、電子病歷等數據的實時互通與全域共享。另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全面上線,自動發藥機、門診排隊叫號系統、云影像查詢、醫保自助結算終端等智能設備投入使用,全面支持移動支付、診間結算、床旁結算等多種便捷服務。同時,部署覆蓋醫療、護理、門診與質控的“四大智能體”,貫穿日常診療與質量管理工作,有效減輕醫護人員的文書負擔,提升臨床工作效率。此外,醫院還特別關注特殊群體需求, 以“技術+人工”暖心服務打通打通數字化就醫的“最后一米”。這一系列舉措,使患者平均就診時間縮短15%,醫保結算效率提升30%,真正讓便捷就醫從愿景成為患者可感可及的日常體驗。
暖心!服務塑品牌,人文顯溫度
依托新門診綜合樓投用契機,醫院推出改善患者就醫“八大舉措”:引入上海資深醫管公司優化服務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務中心”;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組建專業護理團隊,為行動不便患者提供上門換藥、康復指導等服務;開展全員服務培訓,覆蓋團隊建設、溝通技巧、職業素養、服務禮儀等維度,通過“培訓+督導”雙管齊下,推動醫療服務從“高效”向“暖心”升級。
醫院聚焦群眾就醫痛點,持續優化服務:針對重復檢查、違規收費等問題,推進專項整治,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破除協作障礙,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實施“醫療質量與醫保能力雙提升”行動,圍繞診療、病歷、服務、結算四大維度專項督導,規范醫療行為、優化服務流程;以“醫學有溫度,人文有深度”為核心理念,將人文關懷貫穿診療全程,創新推出“醫患連心墻”“意見碼即掃即反饋”,暢通溝通渠道;掛牌惠軍醫院,優化軍人就診流程,推出“醫保報銷后自付部分最高減免50%”舉措,已為450余人次優撫對象減免費用超12萬元。
奮進!為民健康夢,華章新篇啟
“隨州市曾都區人民醫院”這一新名稱,絕非簡單的文字更迭,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醫療領域的生動落地——它鐫刻著“人民醫院為人民”的初心,承載著“醫教研協同共進”的新使命,更凝聚著區委區政府擘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殷切期望,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精神標識。
站在更名煥新的歷史起點上,醫院將以70余載沉淀的“敬業、創新、仁愛、奉獻”曾醫精神為底色,始終把“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持續深化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緊密醫聯體合作,主動對接優質醫療資源,以敢闖敢拼的勁頭向“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目標全力沖刺;扎實推進曾都區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進一步織密“15分鐘急救圈”,完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網絡,讓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周邊、惠及更多百姓,真正實現“在家門口享三甲服務”的民生愿景。
未來,醫院將以“技術升級”為引擎、以“服務優化”為羽翼,在提升醫療質量上精益求精,在嚴守醫療安全上毫不松懈,在履行社會責任上主動作為,深化與各級醫療機構的協同協作,以更昂揚的姿態、更務實的行動,為推動區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守護百萬群眾生命健康筑起堅實屏障,在新時代的民生答卷上續寫屬于“曾都區人民醫院”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