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頻傳,喜訊連連。繼今年6月26日交易量突破1000萬噸后,孝感首衡城再迎歷史性時刻——截至10月13日,累計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
這個湖北最大的“菜籃子”,開業未滿2年便實現累計交易量超1000萬噸、交易額超1000億元的“雙千”目標,累計對接湖北50萬畝種植基地,推動275萬噸湖北農產品走向全國,直接和間接帶動3.7萬人實現就業,華中農產品流通樞紐優勢進一步鞏固,正闊步向華中地區最大“菜籃子”“果盤子”邁進。
強基賦能:政府搭臺構建全球供應鏈網絡
走進首衡城水果交易區,果香四溢,泰國金枕榴蓮、越南紅心火龍果等20余個國家的進口果品在此集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佳農、佳沃等60多個國際品牌扎根布局,外地調運的香蕉日均近千噸供應華中市場。
在蔬菜交易區,孝感本地的云夢藜蒿、漢川蓮藕、肖港小香蔥等“鄂字號”農產品通過冷鏈網絡銷往全國,真正實現全球果蔬匯聚,華中各地分銷。
“藜蒿走貨量十分可觀,主要發往南京、合肥、長沙及湖北各縣市區。”在首衡城云夢蔬菜專區,首衡城星諾商行負責人王麗介紹,“以前擔心賣不出去,現在訂單不斷。”
自孝感首衡城落地以來,孝南區始終將其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完善民生保障體系的核心載體,統籌交通、冷鏈等基礎設施配套,助力項目打通“全球采購+區域分銷”閉環。
截至目前,首衡城市場已吸引全國頭部商戶3000余家,涵蓋294個品類、1000余個細分品種,“一站式采購”滿足全場景需求。
“政府幫我們打通了產銷鏈路,今年夏橙銷量突破40萬斤!”秭歸商戶楊芳的感慨,道出了商戶們的共同心聲;河南信陽的采購商也表示,依托首衡“南北雙核”布局,南貨北運、北貨南調都有最優路徑,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引領:政企協同激活數字發展新動能
千億交易額的背后,是首衡城強勁的“智慧引擎”支撐,孝南區推動“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成果。
在首衡城展示中心,“四網”融合平臺數字化顯示屏上實時滾動顯示著蔬菜、水果、水產、凍品等交易信息。輕點電子屏幕,可以清楚知道當日成交貨量、成交金額、進出場車流量統計、貨物信息明細、從業人員信息、檢測信息、輻射城市信息等數據。
為提升市場運營效率,孝南區支持首衡城以全方位智慧供應鏈體系筑牢發展根基,創新構建“商網、天網、地網、金網”四網融合平臺,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園”智慧化管理。
這套體系讓市場運營更高效、更透明:園區數字化大屏實時刷新交易動態,為商戶調整經營策略、采購商精準選品提供數據支撐,推動市場運營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更重要的是,這一智慧體系正持續釋放民生價值:通過實時交易數據,系統可精準分析市場趨勢,指導上游種植戶調整生產結構,有效降低農產品滯銷風險;線上線下聯動的“24小時不打烊”商貿模式,不僅拓展了商戶銷售渠道,更保障了華中地區“菜籃子”“果盤子”供應穩定。
聯農興農:產業鏈延伸繪就共同富裕圖景
清晨6點,孝南區肖港鎮白湖社區的田壟間已飄起蔥香。拔蔥、分揀、打捆、清洗、包裝……一捆捆新鮮小香蔥被快速裝車,不到1小時就到達孝感首衡城。
通過與首衡城建立蔬菜基地,白湖社區250多畝的撂荒地被成功盤活,還帶動了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基地每天雇傭100多名60歲以上的農村留守人員,從事拔蔥、分揀等工作,人均日收入100元。
依托“市場+基地”模式,首衡城已對接湖北50萬畝種植基地,帶動近2萬農戶年均增收5至8萬元,275萬噸“鄂字號”農產品從這里走向全國。
以云夢藜蒿為例,通過首衡城平臺,種植規模已擴大至1.5萬畝,年產量8100萬斤,白合花菜省外銷量占比提升至40%;肖港小香蔥日均銷售20噸遠銷新疆,帶動800畝撂荒地復耕。臥龍鄉依托首衡城商戶的訂單支持,盤活600畝閑置河灘地種植生態娃娃菜,畝產6000余顆,得益于首衡城的高效分銷渠道,登陸武漢、長沙等城市商超,日銷2萬袋實現“優質優價”。
首衡城的助農效應正在向全產業鏈延伸,推動農業向標準化、智能化升級,為共同富裕注入強大動能。
與此同時,首衡城的快速發展,帶動3.7萬人就業,以及周邊交通、商業配套同步升級,昔日城郊鄉野逐步蛻變為現代化產業新城,實現“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站在“雙千”新起點,首衡城的升級步伐仍在加速:K1農產品加工區一期滿租運營,佳農寶菜、華中首家貝貝南瓜加工企業等品牌企業紛紛落戶;50萬噸智慧冷鏈中心即將建成……
未來,首衡城將緊扣市場需求,加快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步伐,豐富完善冷鏈、預制菜、網紅食品等項目業態,依托產業集群、數智平臺、種植基地,構建食品產業生態體系,提升產業協同效率,切實發揮項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湖北農業從“產得出”向“賣得好、價值高”跨越,真正實現從“流通樞紐”到“產業價值高地”的進階,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全媒體記者王德強 通訊員張珂 祝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