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笆奈濉币詠,湖北牢記囑托,以主動姿態融入世界,推動開放格局從“沿海開放的后衛”轉變為“內陸開放的前鋒”,譜寫了新時代內陸高水平開放的嶄新篇章!丁笆奈濉钡暮贝鹁怼废盗袌蟮,今天我們從“水果自由”說起。
記者 黃朋威:雖然已過立冬時節,但在我身邊的超市里,來自泰國、越南等地的榴蓮依然供應充足,來自智利的車厘子價格親民。這些進口水果搭乘花湖機場的貨運專機,從產地直達湖北,實現了“凌晨落地、清晨上架”的極速鏈路,也讓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對外開放帶來的生活便利。
“水果自由”的背后,是湖北“鐵水公空”立體開放通道的強力支撐。目前,花湖機場已累計開通111條貨運航線,其中國際航線50條;中歐班列(武漢)穩定開行58條跨境線路;陽邏港出入境船舶數量連續5年位居長江中上游首位。立體網絡的持續織密,正把湖北的區位優勢,不斷轉化為“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勝勢。
物暢其流,離不開制度創新的保駕護航。在湖北自貿試驗區這片“試驗田”里,一項項改革正在破除開放的“堵點”,讓貿易往來更加高效便捷。
而正是這些看不見的“軟規則”改革,提升了大宗貿易和跨境電商的“加速度”。2021年至2024年,湖北外貿接連跨越三個千億臺階,2024年,全省跨境電商出口額較“十三五”末增長27倍,而這也讓全球商品更快地抵達了湖北消費者手上,也讓湖北制造更便捷地走向世界。
開放的湖北,不僅是“買全球”的消費市場,更是“賣全球”的產業高地。在我身后,全球汽車安全系統龍頭企業——瑞典奧托立夫今年剛剛完成簽約,將在武漢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過去四年,全省新設外資企業2259家,32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戶,數量穩居中部第一。
外資的持續注入,也為湖北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如今,機電產品已占據湖北出口的“半壁江山”,集成電路、鋰電池等“新三樣”成為出口新引擎,“湖北制造”正加速邁向“湖北智造”。
同時,世界500強對話湖北、中國—北歐經貿合作論壇等重大經貿盛會的立體化敘述則讓湖北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讓“投資中國、優選湖北”的品牌越擦越亮。
從舌尖的滋味到發展的滋味,從“內陸腹地”到“開放新沿海”,湖北以“通”破局、以“創”賦能、以“聚”成勢,正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中,成長為中部地區崛起強勁支點。
(長江云新聞記者 沈雅潔 黃朋威 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