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驗證成功。”11月16日傍晚,外賣騎手劉峰在樊城區融僑悅府小區門口停下電動車,輕掃“小哥碼”后,小區門應聲而開。從停車到進入,全程不超過5秒。
“以前最怕有門禁的小區,登記、打電話、等業主,一耽誤就是好幾分鐘。”劉峰笑著說,“現在有了‘小哥碼’,方便多了!”
“小哥碼”是襄陽市為破解外賣小哥、快遞從業人員“進門難”問題而推出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該方案有效解決了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從源頭上化解了基層群眾的矛盾糾紛,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傾聽呼聲
破解“進門難”

▲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在閘口社區可以通過刷“小哥碼”或者“刷臉”快速進出小區
“進門難”問題曾長期困擾外賣小哥、快遞從業人員。今年年初,外賣騎手崔浩在襄城區糧機家屬院的經歷成為改變的“催化劑”。那天,小區保安根據規定未對其放行。因送外賣超時,崔浩收到“差評”。
這次經歷讓崔浩和同事們下定決心尋找解決方案。他們找到襄城區閘口社區黨委書記陳志娟,當面說出工作中的困擾:“電話打不通”“門口等太久反被投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倒出滿腹苦水。
民有所求,我有所為。閘口社區黨委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創新提出將長期服務、信譽良好的外賣騎手備案為“常見人員”,在進出小區權限上比照居民進行管理。
很快,30余名外賣騎手在閘口社區完成人臉信息錄入,實現“刷臉”通行。試點效果立竿見影,外賣騎手因延遲送單導致的“差評”數量大幅減少,日均送單量顯著提升,收入穩步增長。
一碼通行
助力“高效跑”

▲閘口社區的“智慧社區”平臺大屏
“常見人員”模式試點成功,為全市推廣奠定了基礎。在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兩新”工委的統籌推動下,《襄陽市居民小區“智慧門崗”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正式落地。我市依托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技術平臺,快速精準識別已實名登記的外賣騎手、快遞從業人員,實現“掃碼通行、核驗即開、信息可追溯”的數字化管理。
▲網約車司機在“蜂享+”新就業群體能量站休息娛樂
“只要是合規注冊、經過平臺認證的配送員,在全市所有配備‘智慧門崗’的小區,首次實名登記后可實現掃碼即時通行,無需重復登記。”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此舉不僅解決了“進門難”問題,還能掌握從業人員底數、動態,為后續精準服務和關愛提供支撐。
服務入心
實現“雙向暖”

▲棗陽市北城街道“蜂享+”新就業群體能量站
“小哥碼”與“智慧門崗”提升了外賣騎手的通行效率,成為襄陽全域服務新就業群體的一個縮影。

▲外賣騎手在社區“蜂享+”新就業群體能量站可以享受免費歇腳、充電、熱飯、用藥等服務
走進棗陽市南園社區“蜂享+”新就業群體能量站,外賣騎手侯文沖正在這里接熱水、給手機充電,“以前送餐間隙只能在路邊休息,現在這里有空調、微波爐、醫藥箱,是個溫馨的歇腳點。”
這樣的暖心場景在襄陽不斷涌現:升級“24小時不打烊”驛站,提供歇腳、充電、熱飯、用藥服務;掛牌“暖新商戶”,提供折扣餐飲和應急保障;舉辦愛心托管班,解決子女看護難題;設置“小哥有話說”信箱,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少騎手化身“食品安全監督員”“社會監督員”,從社會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熱情的“參與者”。
從“常見人員”管理的破冰試點,到“小哥碼”“智慧門崗”的系統化推廣,再到一套完整的“暖新服務體系”支撐……襄陽正逐步拆除橫亙于新就業群體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隱形門禁”。這“最后一百米”的暢通,傳遞的是一座城市的溫度,勾勒出新就業群體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美好畫卷。
漢水襄評
治理變“智理” 便民更利民

▲“順道出行”網約車司機在“蜂享+”新就業群體能量站就餐
“小哥碼”與“智慧門崗”在襄陽全域落地,快遞小哥通過身份證掃描與人臉識別,即可進入小區,極大地方便了業主和外賣小哥。
一直以來,外賣配送進小區的“最后一公里”成為了一道難題,不僅讓外賣員與保安的矛盾沖突難解,同時也困擾著物業與小區業主。
這個系統的“智慧化”特點在于,能通過后臺數據分析,自動記錄并篩選出常客信息,將快遞小哥設為“常見人員”,進一步簡化了入門流程,實現了真正的“刷臉即入”。
顯然,智慧化管理系統的作用不僅限于為快遞外賣小哥提供便利,它更能顯著提升社區的“智理”水平。通過身份證信息的自動錄入與平臺數據庫的對接,社區能夠對外來人員進行更為精準、高效的管理,為居民營造了一個更加安全、便捷的居住環境。
同時,數據的采集與存儲由社區掌握,不僅更穩定、更安全,也方便接入全市數據底座,進行深層次分析與調用,助力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提升、增強居民幸福感。
技術賦能下,我們期待涌現更多“智慧小區”,讓精細化、人性化、智能化創新,放大群眾摸得著的獲得感,點亮社會和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