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武陵山深處的鶴峰縣從薄霧中漸漸蘇醒。太平鎮奇峰關村的供港蔬菜基地里,菜農將沾著露水的毛豆摘下,當晚,這些蔬菜就會出現在香港的餐桌上;數公里外的鶴峰經濟開發區太平工業園區青翠源茶廠內,自動化生產線上一批批茶磚正在裝袋,即將啟程遠銷海外。
蔬菜進港、大宗茶出海,這“一進一出”的貿易流動,不僅是農產品跨越山海的旅程,更是鶴峰縣以產業倍增戰略為引擎,叩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門的生動實踐。
蔬菜進港 高標準叩開高端市場的大門

10月21日,鶴峰縣經濟開發區太平工業園區的凈菜加工廠內,現代化生產線馬力全開。剛采收的毛豆經過自動清洗、智能色選、精準分級等工序后,迅速完成包裝,進入擁有內地和香港雙車牌的冷鏈車廂,開啟一場跨越1200公里的旅程。它們將經深圳口岸進入香港市場,實現價值倍增。
這是鶴峰農業提質增效的縮影。作為全省7個高山蔬菜生產重點縣之一,鶴峰擁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然而,因運輸成本高、市場不確定性、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因素,鶴峰蔬菜長期處于“優質難優價”的尷尬局面。
如何讓深山里的好蔬菜賣出好價錢?
2024年12月,在深入調研全縣蔬菜產業后,鶴峰縣委書記向子明提出:“鶴峰蔬菜要走出去,必須往外走,打開港澳、東南亞等高端市場,走出一條高品質、高效益的富硒蔬菜發展之路!
今年初,鶴峰縣組建專班多次赴深圳、香港等地對接。調研發現,供港蔬菜執行歐盟標準,終端售價達普通蔬菜的2~3倍。作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鶴峰具備品質基礎。
一場圍繞供港澳蔬菜基地的“蔬菜革命”,在鶴峰拉開帷幕。
鶴峰縣興鶴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推行“產投+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提供種子、肥料、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縣農業農村局將培訓開到田間地頭;縣科經局開展“N對1”精準對接,提供資質備案、報關報檢等“一站式”代辦服務。供港蔬菜種植基地堅持土壤改良、種苗優選、有機施肥、智能監測全流程管控,確保每棵蔬菜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4月,香港餐飲協會考察團赴鶴峰實地考察,給予高度評價。
5月,太平鎮奇峰關村、中營鎮中營村、黍子坪村1800畝供港澳蔬菜基地通過海關備案審核,拿下進入港澳市場的“通行證”,涵蓋菜薹、西紅柿、毛豆等15個蔬菜品種。燕子鎮、中營鎮的6000多畝基地也在申報中。
同月,香港華泰宏有限公司、香港合利公司與鶴峰產投旗下的湖北省千新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商業合作框架協議,訂單金額達1.15億元。
8月,鶴峰首批供港蔬菜經恩施海關遠程查驗,順利直銷香港。
“直供香港市場后,地頭收購價平均提高60%,加上輪作,菜農畝均收入從2000多元躍升至1萬多元!碧芥偲娣尻P村黨支部書記韓思業欣喜地說。
“還有部分蔬菜被加工成凈菜銷售,同樣增值!柄Q峰縣興鶴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蔬菜產業負責人張功南介紹,目前已引進4條現代化凈菜加工生產線,后續還計劃引進凍干生產線,進一步延鏈補鏈。
高標準蔬菜基地的建設和運營,不僅帶動種植、加工、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品牌增值——憑借供港資質,“鶴峰高山蔬菜”獲得高端蔬菜入場券,品牌效力將帶動全縣蔬菜產業增值。
鶴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余克忠表示,縣里已編制出臺《鶴峰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5—2030年)》,明確“一鏈兩心三區五園”發展布局,構建全產業鏈條!澳繕耸堑2030年,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4萬畝,產量翻番,產值超70億元!
這片綠水青山,正通過嚴格的標準化體系和現代流通網絡,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恩施州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提供了產業轉型的鮮活樣本。
大宗茶出海 一片茶葉的全球化旅程
與蔬菜的“鮮”猛突進不同,鶴峰茶葉出海走的是厚積薄發之路。
鶴峰是中國著名的茶葉之鄉,茶園面積達40萬畝,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在中俄蒙“萬里茶道”聯合申遺過程中被定為茶源地之一,鶴峰“宜紅古茶道”已納入省級非遺項目。

在全域有機戰略推動下,鶴峰茶葉品質優異,但過去多被浙、閩茶商收購轉外貿,或替他人貼牌生產。
轉變始于2014年。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湖北省加快開放步伐。鶴峰青翠源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玨在湖北省舉辦的一次走進非洲經貿活動中,首次踏足摩洛哥,敏銳捕捉到商機。
作為最早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的北非國家,摩洛哥已成為中資企業進入非洲的門戶。
劉玨調研發現摩洛哥市場潛力巨大,他決定嘗試直銷。從帶著20多噸茶葉跑零售,到在當地建廠、注冊“PANDA”品牌,歷經10年耕耘,青翠源已基本覆蓋摩洛哥中小城市和鄉鎮。如今,其在摩洛哥的工廠擁有8條生產線,2025年上半年帶動鶴峰茶葉出口創匯260萬美元。
有了先行者,鶴峰縣緊密結合恩施州“名優茶出省、大宗茶出海”的戰略定位,加快布局大宗茶出海工作。
2019年,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鶴峰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和浙茶入鄂最大投資企業,落戶走馬鎮。2023年5月正式投產后,當年即出口茶葉6600余噸,創匯超3200萬美元,產品銷往北非、西非、西歐等地,躋身湖北省茶葉出口企業第一梯隊。
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鶴峰茶葉出口企業如雨后春筍涌現。截至目前,全縣擁有茶葉自營出口資質企業達15家。2024年,全縣出口茶葉1.3萬噸,占全省46%,出口額達4621萬美元。
然而,挑戰也隨之而來!俺隹谫Y金回流周期長,海運需3個月,回款至少半年,有時甚至一年,對中小茶企壓力巨大!焙柄Q峰走馬紅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勝宇道出普遍擔憂。
2024年前,鶴峰僅有4家茶企有出口實績,不少中小茶企選擇轉口貿易分擔風險,但效益也隨之縮水。
面對瓶頸,鶴峰縣積極應對,出臺支持大宗茶出口八條措施、制定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縣領導包聯服務企業機制,成立縣外貿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
“八條措施規范了出口基地和標準,更重要的是對自營出口實績茶企給予獎補,緩解了流動資金難題!柄Q峰縣茶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陳昌鴻介紹。
今年截至9月底,全縣新發放茶葉貸款658筆,金額達4.69億元;有出口實績的企業增至10家,自營出口茶葉0.81萬噸,總額3070.8萬美元。
8月23日,2025年中國恩施州大宗茶出海暨第七屆湖北鶴峰茶商大會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鶴峰縣拿下2400萬美元訂單。同時,中國恩施茶葉公共海外倉在卡薩布蘭卡揭牌啟用。該海外倉位于非洲貿易中轉站,集加工、包裝、存儲、銷售于一體,可降低物流成本15%至20%,將交貨周期從45天縮短至72小時,為拓展歐洲市場提供中轉條件。
“我們希望以海外倉為橋頭堡,改變茶企單打獨斗的模式,為全縣乃至全州茶企搭建低成本、高效率、低風險的出海平臺。”陳昌鴻表示,“我們計劃聯合全縣茶企與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開展合作,保障茶企利益的同時,穩健拓展市場!
鶴峰茶出海地圖持續擴展,除摩洛哥傳統市場外,已進入馬里、阿富汗、塞內加爾、法國、比利時、烏茲別克斯坦等國。
這片綠葉,正沿著“一帶一路”,香飄世界,成為鶴峰乃至湖北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支點。
系統重構 高質量發展背后的“鶴峰邏輯”
“一進一出”間,不僅是產品的流動,更是一個山區縣在發展理念上的深刻變革。其背后,是鶴峰縣對產業發展路徑的系統性重構,是積極融入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恩施州大力實施“三出四進”行動、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的主動作為。

10月20日,在太平工業園區,鶴楚杏堂藥業(鶴峰)有限公司現代化車間內機器轟鳴,全自動中藥飲片生產線正高效運轉。
依托“華中藥庫”資源稟賦,鶴峰縣于2023年11月招商引資引進的這家南京企業,成為全縣首家標準化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迅速成長為規上工業企業“新銳”,今年1月至9月實現產值1.14億元。
在引進新銳的同時,老牌企業也持續煥發活力。
遠大八峰(湖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曾歷經輝煌與坎坷,2022年8月,鶴峰縣成功引薦與港股上市企業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開啟新篇。鶴峰縣在其搬遷新廠、引進設備、科研創新、人才建設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持。目前,該企業擁有35件有效專利、25個藥品批準文號,4個在研新產品,氨基酸原料藥市場占有率超16%,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榮譽。2024年,公司實現工業產值1.81億元,同比增長11%;今年1至9月產值達1.44億元,同比增幅44.57%。
“十四五”以來,鶴峰縣產業發展碩果累累:
市場主體從1.95萬家增至3.29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從0家增至36家;高新技術企業從3家增至81家;產值過億元企業從4家增至11家。
工業園區面積從12.17公頃擴展至119.5公頃,入園企業從15家增至37家。
茶葉綜合產值從37億元增至100億元;旅游綜合收入從3.47億元躍升至45億元。 “鶴峰箬葉”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鶴峰縣獲評“中國野生箬葉之鄉”。
“以竹代塑”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箬竹、中藥材、生物醫藥等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葛仙米、高山蔬菜等特色農業煥發新生機。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歷史交匯點,鶴峰縣主動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緊扣恩施州“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要求,于今年9月出臺實施產業倍增戰略行動方案,打造“123”現代產業集群。即1個優勢產業集群,富硒現代農產品加工;2個支柱產業集群,生態旅游康養、生態茶;3個特色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綠色新興,為未來產業發展繪就清晰藍圖。
從初級農產品到高端消費市場,從封閉發展到開放共贏,從單一產業到集群發展,鶴峰縣以“一進一出”的雙輪驅動,成功撬動縣域經濟全面升級。
當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當地方特產躍升為國際商品,這條產業倍增之路,不僅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彰顯了中部地區縣域在新時代浪潮中砥礪前行、勇闖新路的擔當與智慧,正引領鶴峰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宏偉征程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