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梳理炎帝神農傳說的文本系統,指出炎帝因其巨大的文化貢獻和影響力而被后人奉為始祖?偨Y炎帝文化所折射出的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尚農”、“尚群”、“尚和”三大顯著特色,對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摘要: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炎帝是與黃帝從時代到地位都足以等量齊觀的華夏始祖,炎黃子孫亦由此成為海內外華人引為驕傲的自稱。炎帝何時被尊為與黃帝并列的中華始祖?從文獻記載看,西周時似已如此認定。當秦漢大一統王朝形成后,在所列統一祀典的古代帝系之中,炎帝始終占據著顯赫一席。
炎帝的文化貢獻和影響力首先是善農。這從西漢中期以后,炎帝被奉為與烈山氏、神農氏三位一體的“農神”中,看得一清二楚。凡屬周以前在農業文化的創始和發展過程中有過重大貢獻的部族及其領袖人物,大體都被納入了炎帝文化系統中。
農業文明和其它文明一樣,必得群體的依托、協作,才得以發展和傳承。因此,炎帝文化中所洋溢的尚農特色,同時便兼有 “尚群”取向。《禮記·祭法》所云:“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币痪湓,能為群體生存做出貢獻者,便應受到隆重的紀念。
“尚和”是中華民族從長期的生存發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哲理和原則。生存和發展所需求的各種形式的交往與融合,使中華先民們逐漸懂得了“和而不同”是多民族大家庭興旺發達之必需。秦漢大一統王朝建立后,定型于這一時期的正式尊炎帝為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很明顯地涵蓄著“尚和”的精神。
李瑞蘭: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