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中華古代和諧思想與構建和諧社會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12-6-13 15:56

字號: 打印 查看: 759
                                 平頂山市炎黃文化研究會  宛芳卿  李福德  李文生

    中國古代儒、道、墨家等學派都有十分豐富的和諧思想。對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作一番疏理、審視,無疑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又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在這里,孔子區別了“和”與“同”兩個概念,“和”是多樣性的統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結黨營私。孔子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他還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禮記·禮運》提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用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墨子提倡“天下和,庶民阜”。老子提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77章),老子提出的“無欲”、“無為”、“無爭”、“去甚、去奢、去泰”,“知止”、“知足”等主張,無非是要人們“有余以奉天下”,實現相對均衡。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孔子主張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謂“推己及人”,“成物成焉”。孟子提出:“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盡心上》)他們所追求的是通過“盡心知性知天”的途徑,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的境界。宋代張載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的吾與也”的命題,意即人類是我的同胞,天地萬物是我的朋友,天與人、萬物與人類本質上是一致的。孔子提出“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主張只用魚竿釣魚,不用大掛網攔河捕魚,并反對射獵夜宿之鳥。提醒人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心與身的關系上,孔子主張:“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里仁》)“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也就是說,人們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樂上,在追求物質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則,要保持平衡謙和的心態。不能貪得無厭,不能把物質利益作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見利忘義。
    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上,《尚書·堯典》說:“百姓昭蘇,協和萬邦”。孔子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又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主張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對輕率地訴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主張“以德服人”(《孟子·公孫丑上》),提倡王道,反對霸道。所以墨子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在《非攻》一書中更明確提出,通過以“非攻”方式在國與國之間建立相互間的信任關系。
    和諧社會是人追求和獲得幸福所必需的生存環境。和諧首先是一種秩序,就是說,是事物的一種共存狀態,是事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式。其次是一種有序狀態,就是說,是事物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的良序,而不是事物錯位、僭越、混亂的無序或惡序。最后是一種協調狀態,就是說,事物之間不敵對、不爭斗,相反彼此之間配合默契,成彼之美。
    從和諧的一般含義可以看出,和諧的前提即條件是:共存性、多樣性、交互性,構建性。
    和諧總是就一定的系統或共同體而言,至少有兩個以上的事物共存于某一系統之中,才有可能存在彼此之間的秩序,也才談得上和諧問題。構成和諧的主體或因素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彼此之間是各不相同的,存在著差異性。和諧不是清一色,而是基于差異性的多樣性,這樣,和諧才是美的。清一色的事物也可能構成一種秩序,但那種秩序可能是整體,而不是和諧。和諧是基于差異性、多樣性并尊重個性構建的秩序。無差異就無多樣,無多樣則無和諧。
    有差異的不同個體如果彼此孤立,“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無所謂和諧。構成成分之間交互作用、相互影響也是系統或共同體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和諧不是由僵死的景物構成的靜態平面圖畫,而是由不同的自主個體不斷彼此融通協調構成的動態立體場景。不同構成要素彼此之間的動態相關性、交互性、滲透性是和諧的重要特征。
    和諧有自然性的和構建性之分,自然性的和諧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作為人生存環境的和諧主要不是自然性的和諧,而是構建性的和諧。不用說人生存的 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世界環境,即使是人生存的自然環境,是人有意無意構建的結果。對于今天的人類而言,自然性的和諧是少有的,這少有的自然性和諧也是十分脆弱的,不足以滿足人類生存對環境的需求。我們應該承認和肯定,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環境和諧是人們自主構建的,離開了人的自主性,離開了人的積極構建,就不會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環境和諧。
    從和諧的一般含義,我們可以引申出和諧的基本要求是:和平共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良性互動。
和諧是和平共處。即屬于同一系統或共同體的不同事物或個體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相處,彼此尊重對方的地位、權利、個性等。它們彼此之間可以有競爭,但沒有敵對,沒有戰爭,沒有惡意的傷害。
    和諧是相輔相成。即屬于同一系統或共同體的不同事物或個體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為依托,共生共榮。
    和諧是相得益彰。即屬于同一系統或共同體的不同事物或個體通過對方映現自己的形象,體現自己存在的意義,彰顯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它們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而不以鄰為壑、唯利是圖、不擇手段。
     和諧是良性互動。即屬于同一系統或共同體中的不同事物或個體彼此之間“心心相應”,“心有靈犀”,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
    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理想狀態的和諧離不開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諧和宇宙和諧。
    家庭是人生存的“港灣”,沒有家庭,一個人會成為無家可歸的漂泊“棄兒”。但是,有家并不等于有幸福,只有和諧的家庭才是其成員幸福的基本環境條件,也才是社會和諧的組成部分和基礎。
    人生幸福問題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個社會問題。好的社會能保證其成員獲得幸福。因此,社會和諧是個人幸福的關鍵性條件。社會和諧的直接表征是社會成員普遍和睦相處,包括人際關系、個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階級與階級、階層與階層之間、黨派與黨派之間和諧等等。
    今日的世界正在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成為“地球村”,當今人類幸福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問題,世界的狀況如何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世界成員(包括個人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有和諧的世界才可能有其成員普遍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和諧的世界就是以各個國家為主體,以人類和平、世界公正的、國際合作為標志的和諧世界。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小自然環境,宇宙是人類生存的大自然環境。地球和宇宙的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整個人類的幸福,而且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存,隨著由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人類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強,導致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到部分嚴重破壞。這種狀況已經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從而迫使人類不能不重新思考入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不能不調整人類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不能不在人類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重構人類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宇宙和諧。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才有幸福可言。
    我們正在構建和諧社會,只有把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在中國歷史文化和中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之上,才使和諧社會具有堅實的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應該充分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文化的資源。
    在中國幾千年的漫長歲月里,長治久安的太平盛世和周期性的社會動蕩總是相互交替,其原因何在?我們既要從正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還要認真地從反面探討中國歷史上社會出現不和諧的原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許多“盛世危言”及他們對社會不和諧狀況及其原因的指陳和披露,也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理論參照和歷史教訓。在這個意義上講,要構建現代和諧社會,對此進行總結和研究也很有必要。
    當然,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中華民族的有識之士從古至今對實現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如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康有為的“大同世界”、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代表的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努力實現馬列寧主義中國化的同時,也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構建和諧社會做了艱苦的探索。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任務,宣示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志。也是對我們古代圣賢和諧理論的繼承和創新。
(責任編輯:心安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稷山县| 洪江市| 余庆县| 鄱阳县| 天柱县| 弥渡县| 安多县| 大足县| 马龙县| 礼泉县| 兴文县| 宁乡县| 通河县| 晋州市| 汉阴县| 南召县| 罗源县| 张北县| 长葛市| 仲巴县| 肥东县| 揭西县| 灵丘县| 宣恩县| 康乐县| 黑河市| 新野县| 连州市| 蓝山县| 合江县| 从江县| 比如县| 巫溪县| 江陵县| 周宁县| 长子县| 丹棱县| 临沂市| 鸡西市|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