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炎帝神農的信仰與意義--以臺灣為例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12-6-13 15:50

字號: 打印 查看: 2703
                                         潘小慧(臺灣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我來自寶島臺灣,很榮幸也很開心受邀來到「炎帝故里、編鐘之鄉」的隨州。這是我第二次到隨州,第一次在2007年4月,我帶領我們輔仁大學哲學系的博士生到武漢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學術交流,也順道拜訪了隨州,當時主要參訪的是曾侯乙墓;這次更是令人興奮且意味深長地是,做為一個炎黃子孫,我終于來到炎帝神農故里,踏上了這片炎帝曾經生活過的土地,祭拜了炎帝神農。今年辛卯年是我個人豐收的一年,由于卸下六年半的系主任職務,榮獲學校給與一年的休假研究,不必上課工作,外國稱之為「安息年」,雖名為安息年,但我卻樂于接受各方邀約,馬不停蹄地到處講學、參與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也得以到處參訪,所以四月初我到了西安開會之余,還親蒞黃帝陵,于4月5日參與了辛卯年公祭軒轅黃帝大典。今天,農歷4月26日炎帝神農的誕生日,比軒轅黃帝更往前推進了一步,何其有幸的,上午我在炎帝神農故里,參與了莊嚴肅穆的「尋根節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情感上,我深深覺得有回到中華民族母親懷抱的溫暖感受,以及心靈終于尋根的平和與平衡。以上簡單的分享我個人的感受。
     接著,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接受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魯諄教授的提議,要我談談臺灣的情況,以及從我個人哲學專業的角度闡發,所以我訂的主題是:〈炎帝神農的信仰與意義--以臺灣為例〉。

     一、炎帝神農的史料概要
     先秦典籍有關炎帝神農的載述,確實很少,就如較早的《詩經》305篇中,根本不曾言及炎帝神農甚至黃帝事跡。《管子》在〈封禪篇〉稱炎帝曾到泰山封禪,又在〈輕重戊篇〉稱神農在淇山之南種植五谷。而《周易》書中未見有「炎帝」稱號,只在〈系辭下傳〉說過神農氏興起,用木制作耒耜,教民農耕;神農氏過世后,便換黃帝治理天下。《春秋左傳》記魯昭公17年秋(公元前525年)之事,有郯子來朝,在宴會上,郯子說到黃帝是采用云彩來紀官名,而炎帝全用火來紀官名;又記哀公9年秋(公元前484年),稱炎帝為火師,姜姓是他的后人。《孟子?滕文公》也見有許行倡說神農之道;《論語》便不述及炎帝神農及黃帝?為什么?不清楚。
     《莊子》一書,有多篇提到神農,卻不稱炎帝;在〈盜跖篇〉中謂神農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彼此無相害之心,這是崇高的道德理想境界;然而黃帝就不能致德,他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竟流血百里。在〈篋胠篇〉中還托言神農氏時,民結繩而用之紀事,甘而食,美其服,樂其俗,各安其居,與鄰國不相往來,這是莊子對理想的治國之道的描寫,跟老子道德經對理想國的主張類似。到了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公元前240年前后),則言炎帝為炎夏之帝,而黃帝為中央之帝,并多見神農之稱。
    秦亡漢興之后,正史之傳,首推司馬遷著《史記》(公元前91年),在卷首的〈五帝本紀〉中,謂黃帝軒轅時候,因神農氏的后代子孫道德敗壞,黃帝起而代之;后世唐代張守節為《史記》作〈正義〉的解說,引了晉武帝(公元265-289年)時皇甫謐著《帝王世紀》所述一段關于神農氏的史話,值得引出參考:
    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烈山氏。
    皇甫謐對神農氏的出生稱號,一口氣提了四種說法,似乎是對神農氏的姓姜,長于姜水云云持有懷疑。于是張氏〈正義〉接續引出《括地志》所云:
    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曰昔神農生于厲鄉,所謂烈山氏也。春秋時為厲國。
    在晉郭璞《水經注》中,則既稱炎帝長于姜水,后為姜姓,又稱神農氏為三皇之一,姜姓,都于陳,因生于烈山,故號烈山氏。
    以上列舉史料對炎帝神農出生的故里,不外二說,一在姜水,一在烈山。按姜水在陜西關中平地西部,當岐水東過姜氏城而南流入渭河的一段便是(《水經》渭水注),所以炎帝神農屬姜姓;一稱烈山,是在湖北隨州市之北,烈與厲音相通,故也是厲山,烈山氏也就是厲山氏,厲山之下有厲鄉,古有厲國在此(《漢書?地理志》)。我們按五行方位及其屬性解,姜水地處中原之西,屬白;厲山卻位于中原之南,屬赤,亦屬火,迭火為炎,所以炎帝生長于南方的厲山而稱厲山氏,或烈山氏;又為火師,以火德而王,是炎夏之帝,用火紀其官之名,并有赤帝之號,都較生長于西方的姜水之說近理。
    清道光戊子(公元1828年)王開琸纂輯《炎陵志》,據其引錄,稱炎帝烈山氏,在位120年崩,納奔水氏,生帝臨魁,凡八代才由軒轅氏取而代之;后來到宋太祖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始訪得炎帝陵墓,在今湖南省東南之酃縣康樂鄉白鹿原。
    按炎帝神農氏既曾在位120年之久,那么他當有140歲之齡,這似近乎神話,若真傳了八代子孫,依現今常情推算,至少就是200年,所以比較合理的說法,炎帝神農約是黃帝之前250年前的人。
    至于炎帝活動的范圍,史料所傳有限,曾到山東的泰山封禪,在河南北部的淇水一帶教民種植五谷;所謂都于陳,疑地在河南省東部,不過既以湖北的隨州北地厲山為出生故里,死后陵廟厝在湖南省東南的酃縣境內,則其活動范圍當以南方的長江流域為中心,南北空間約1200公里之距。

    二、炎帝是誰
    炎帝,傳說為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炎帝誕生于湖北省隨州市烈山(今隨縣厲山),因此隨州被稱之為炎帝神農故里,在每年的農歷 4月26日,炎帝生日這天舉行尋根祭祀活動,來紀念我們的祖先炎帝。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游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后世所稱道。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心安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浠水县| 安泽县| 合阳县| 瑞昌市| 永德县| 西安市| 邹城市| 普格县| 扶沟县| 蕉岭县| 上林县| 平邑县| 辽中县| 黎平县| 顺昌县| 内乡县| 台北市| 广水市| 波密县| 濉溪县| 鄂州市| 密云县| 大洼县| 汕头市| 天全县| 高雄县| 苗栗县| 太原市| 吴桥县| 芮城县| 商南县| 黔东| 凯里市| 白水县| 广丰县| 怀远县| 六盘水市| 东阿县| 墨玉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