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對“蒲公英”印象十分深刻。孩提時常將蒲公英的花莖摘下來,用口輕輕一吹,白色的冠毛隨風飛舞,十分有趣。大概很少有孩子知道,蒲公英還是一道可口的保健食物。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隨州農村又叫黃花苗,整株植物匍匐于地上,葉如薺菜,只是稍大,無挺立莖,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種傳統的野菜,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秋天長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較苦,藥效很好。
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實驗證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白喉稈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殺滅作用,對結核桿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此外還記載:“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本草經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后,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本草正義》: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療,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
.《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體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膽堿、有機酸、菊糖、葡萄糖、維生素、胡蘿卜素等多種健康營養的活性成分,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鈣的含量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鐵的含量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強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學價值。國家衛生部新近將蒲公英列入藥食兩用的品種。消癰散結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
日本近些年也十分重視開發蒲公英,而且很有成效。目前日本市場上流行的一種功能性飲料,就是用蒲公英作原料制成的。日本還用蒲公英制成醬湯、花酒等系列保健食品,將蒲公英直接作蔬菜食用亦十分盛行。還有的國家推廣蒲公英的人工栽培技術。
在民間,關于蒲公英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個16歲的大姑娘患了乳癰,乳房又紅又腫,疼痛難忍。但她羞于開口,只好強忍著。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當時是封建社會,她母親又缺乏知識,從未聽說過大姑娘會患乳癰,以為女兒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又羞又氣,更無臉見人,便橫下一條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園投河自盡。事有湊巧,當時河邊有一漁船,上有一個蒲姓老公和女兒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網捕魚。他們救起了姑娘,問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親的指點,從山上挖了一種野菜,翠綠的披針形葉,邊緣呈鋸齒狀,頂端長著一個松散的白絨球。風一吹,就分離開來,飄浮空中,活象一個個降落傘。小英采回了這種野菜,洗凈后搗爛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癰上,不幾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將這草帶回家園栽種。為了紀念漁家父女,便叫這種野菜為蒲公英。
推薦幾種食療小方:
1. 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2. 蒲公英茵紅棗湯:蒲公英50克,茵陳50克,大棗10枚,白糖50克,制成湯,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上等輔療藥物。
3. 蒲公英桔梗湯: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許,一起煎成湯,對癰有一定療效。
4. 蒲公英玉米湯: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濃縮煎服或代茶飲,用于治療熱淋,小便短赤。
食用小竅門
涼拌:洗凈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萊。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凈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味鮮美清香且爽口。
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凈,瀝干蘸醬
(責任編輯:心安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