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歷史人物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12-6-8 21:50

字號: 打印 查看: 668
善洪和尚
   【宋】善洪和尚(?—?) 僧人。繼唐玄奘到西天取經后,我國又一位去西天取經的僧人。善洪和尚先在襄陽鷲嶺寺出家,后慕名到洪山禪寺潛心修行。真宗成平五年(1002)春,受眾僧之托,從洪山禪寺出發,前往西天取經,自秦州(今甘肅天水)出國,翻越大小雪山75座,涉險渡過大小河流35條,歷經39國,歷時13年,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4月返回京都(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善洪和尚西天取經在京都引起很大轟動,真宗趙恒到便殿召見,并賜紫衣銀絹。不久善洪和尚回到洪山禪寺。病逝后,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其事跡見于《大洪山志》。

慈忍大師
   【唐】慈忍大師(?—?) 禪宗高僧。原法名善信,元和年間為洪州(今屬江西)開元寺僧人,師承道一(馬祖)大師,系禪宗祖師慧能第三代弟子。云游五臺山后南下大洪山,山主張武陵施山捐地為其興建寺院,成為靈峰寺(俗稱洪山禪寺)開山祖師,繼開佛教曹洞宗派,以后歷代興建寺廟多達26處。善信和尚90歲圓寂前,割去自己雙足留在寺內,表示升天之后也要為鄉人利益奔走,唐文宗李昂特賜號“慈忍大師”,并御書“幽濟禪院”匾額送給靈峰寺。金兵南下后,靈峰寺受損,荊湖制置使孟珙和都統張順重命人將靈峰寺部分僧侶及寺中寶物佛足遷往武昌東山,改東山寺為洪山寺(今稱寶通禪寺),東山也易名為小洪山。今洪山禪寺寺塔及周圍歷代碑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事跡略見于《宋高僧傳》卷10《道一傳》。

貞 倩
    【唐】貞 倩(?—?) 僧人。姓氏不詳,名貞倩。出身富裕之家,中年破產后浪跡四方,終無所就,遂歸于仙城山為僧,學于紫陽道人,造詣頗高。貞倩樂于以文會友,專程去江夏拜訪李白,二人促膝談詩論文,情投意合。李白親自贈與詩文手稿(以前只有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得其手稿。李白辭世后,李陽冰將所藏李白詩文結集為《草堂集》刊行)。貞倩返回隨州時,李白作詩以“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稱贊隨州,在他看來,隨州是產生“圣人”的搖籃,神農、季梁、紫陽道士之后,“若繼跡而起者,惟倩公焉”。可惜貞倩所收藏的李白詩文手稿下落如何已無從知曉。其事跡略見于《李太白全集》卷27。

胡紫陽
    【唐】胡紫陽(?—?) 道士。俗姓胡。9歲出家。20歲游歷衡山,拜天師李含光為師,成為道教上清派第十四代弟子。回到隨州后,在仙城山(今府河現光山)苦竹院建餐霞樓,談經修道,聲名遠播,“稟訓門下者三千余人”(如著名道家人物元丹丘),與慕名前來學練道法的李白“結神仙交”,友誼深厚。又與“郡督馬公”馬正公一起撮合李白與已故宰相許圉師(安陸人)孫女之姻緣。天寶初年,明皇聘為西京太微宮使。因受其他道人排斥,便回歸故里,途中病逝,遺體運回隨州后葬于城東新竹山,李白親撰碑銘,甚多溢美之詞。李白與胡紫陽交往頻繁,寫下了大量詩文,流傳至今的有《題隨州紫陽先生壁》、《冬夜于隨州紫陽先生餐霞樓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等。今隨州擬重建餐霞樓,保護現光寺等文物古跡,擴建成現光山旅游名勝區。其事跡略見于《李太白全集》卷30。

凈 業
    【隋】凈 業(574—616) 高僧,佛學教育家。俗姓史。幼年出家,精研律部,師從慧遠高僧學習涅盤等經。開皇中任終南山悟真寺住持。大業四年(608)入鴻臚館教授蕃僧。大業九年(613)詔住長安禪定寺。晚年從曇遷禪師學習“攝論”,將其凈土思想傳授于凈土宗祖師善導。其事跡見于《續高僧傳》卷12《凈業傳》。

雙泰真
   【南北朝】 雙泰真(?—?) 南朝孝子。有膂力,事母至孝。宋順帝升明二年(478),鎮西將軍、荊州刺史沈攸之征募勇士,召之不肯去。當泰真至江陵販運貨物時,攸之強行將其留下,補為隊副。不久,泰真叛逃,攸之使甲士20人跟蹤追尋,泰真堵殺數人,余者不敢近身,遂得脫。然不敢返家,唯恐連累其母。后聞母被捕,出而自首,唯求釋放其母。攸之為其孝行所感動,釋其母,赦其罪,且補為隊主。其事跡略見于《南史》卷37《沈攸之傳》。

陳 牧
    【漢】陳 牧(?一25) 、廖 湛(?一26) 農民起義軍領袖。柳林古城畈人。西漢末年,王莽稱帝,政治腐敗,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公元17年,京山新市人王匡、王鳳叔侄率眾在大洪山起義,稱“新市兵”。地皇三年(22),陳牧與廖湛率千余人在平林(今古城畈)響應,稱“平林兵”。“新市兵”北入南陽攻打隨州時,“平林兵”與“新市兵”匯合,稱“綠林軍”(大洪山又名綠林山,綠林軍因此而得名,綠林好漢即典出于此)。“綠林軍”攻打棗陽時,舂陵豪強劉玄、劉秀(均為棗陽人)率“舂陵兵”加入“綠林軍”。地皇三年(23),起義軍擁劉玄為漢帝,年號“更始”,改起義軍為漢軍,封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城王,陳牧為陰平王,廖湛為穰王。“綠林軍”和山東的“赤眉軍”推翻王莽統治后,陳牧遭劉玄疑忌,中計被殺。陳牧遇害后,王匡、廖湛率兵歸“赤眉軍”。公元26年,廖湛率“赤眉軍”18萬人攻打劉玄所封漢中王劉嘉,失敗遇難。后王匡、王鳳投降劉秀,被劉秀部將所殺。劉秀消滅“綠林軍”和“赤眉軍”后,建立東漢。大洪山綠林起義遺址“兩王洞”尚存,并建有綠林起義紀念館。二人事跡略見于《后漢書》卷11《劉玄劉盆子列傳》。

曾侯乙
   【戰國】曾侯乙(?—前433) 軍事家,藝術家。姓姬,名乙。戰國初期曾(隨)國國君。世服于楚。公元前433年去世后,楚惠王不忘隨國救父救國之恩,連同楚國的令尹、封君為其賜贈器件萬余件。1978年考古隊在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的以編鐘為代表的大量文物以其在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而震驚世界,這些文物是古代鑄造史上的頂峰,紡織史上的突破,美術史上的奇葩,音樂史上的絕響,天文史上的界碑。其中編鐘被譽為“國寶”、“稀世珍寶”、“音樂殿堂”、“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國的象征”、“世界第八大奇跡”。隨州亦成為“古樂之鄉”、“編鐘故地” 、“文物之都”。對其研究的著作有《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館,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曾侯乙墓文物藝術》(譚維四,湖北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曾侯乙墓》(譚維四,三聯書店2003年版)等多種。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15404件,其中國寶9件(套),國家一級文物143件(套)。隨州市1989年命名“側立的青銅鹿角立鶴”(國寶,簡稱鹿鶴)為隨州市市標,1993年建設了編鐘陳列館。1995年,湖北省政府命名“隨州市擂鼓墩遺址博物館”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隨州有編鐘網、編鐘大道、編鐘大酒店、編鐘文化公司等。曾侯乙墓及周邊擂鼓墩古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侯乙墓景區2003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級旅游區。今隨州擬將擂鼓墩編鐘文化城建成東方古音樂研究中心。

隨 侯
    【春秋】隨 侯(?—?) 政治家。姬姓,名不詳。春秋末期隨(曾)國國君。世服于楚。前506年,吳國、蔡國、唐國(遺址在今唐鎮)在孫武、伍子胥指揮下聯合伐楚,攻占楚郢,楚昭王奔隨避難。吳軍尾追而來,索要楚王,隨侯不愿背棄隨、楚世代盟約,拒絕吳軍要求。楚昭王感其盛德,與隨侯重訂友好盟約。昭王聯合秦軍滅掉唐國后,從隨國返回楚郢。前494年,隨侯出師與昭王一起討伐蔡國。昭王及其后代以諸侯之禮相待于隨國。昭王在隨避難的地方“昭王城”遺址尚存(北郊星光村“荒草子遺址”)。今隨州擬修復楚昭王紀念館,將其建成隨州戰事博物館。


季 梁
    【春秋】季 梁(?—?) 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又稱季氏梁、季仕梁。春秋初期隨國大夫。我國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李白譽其為“神農之后,隨之大賢”。季梁對隨楚關系格局影響重大,輔佐隨侯期間,提出 “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義思想(比孔子早200多年),“修政而親兄弟之國”的政治主張以及“避實擊虛”的軍事策略,使隨國成為“漢東大國”。被周天子稱為“荊蠻”的楚國雖“三次征伐”隨國,皆“結盟而還”。可惜當時的隨侯并非明君,對季梁諸多治國方略始納后棄,致使四面樹敵,前690年在與強楚青林山一役中喪國辱邦。作為亡國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終,死后葬于城東義地崗,建有墓祠,為后世所敬重。抗戰中,墓祠被毀,殘存的墓丘也在1958年被夷為平地。今隨州有季梁街、季梁駕校、季梁酒店等。東城季家灣有季姓數十戶,相傳為季梁后裔。義地崗東周古墓群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機電工程學校內季梁墓遺址上塑有其雕像和季梁文化壁畫。今隨州擬重修季梁祠,建成以展示季梁功績為主體的“季梁公園”。

神農炎帝
  又名: 烈山氏 神農氏 赤帝
  性別: 男
  民族: 華夏族
  相關事件: 華夏形成 涿鹿之戰 阪泉之戰
  相關人物: 蚩尤 黃帝
  生平簡介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長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后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陜西的南部,后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并,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后代」。
    人文始祖。又稱炎帝、赤帝、烈山氏、神農氏。歷山九龍山人。三皇之一,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始祖,相傳為遠古姜姓部落首領。炎帝部落與皇帝部落在與南方蚩尤部落的戰爭中結成聯盟,并打敗了蚩尤部落,后來皇帝部落進而統一了中原各部落。炎帝神農是人不是神,是古代長江文明的標志,是南方氏族部落的杰出代表,其對中華文明的巨大貢獻有:首創種植業、農業生產工具、煮鹽業、紡織業、原始天文學和歷法學,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制作陶器,發明醫藥,始有地理觀念等。今隨州有烈山大道、烈山賓館、神農公園、神農牌大米等。厲山鎮建有國家AA級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名勝區”,每年農歷4月26日炎帝神農誕辰日均有大型祭祀活動。

劉 逵
    北宋隨州隨縣人。第進士,調越州觀察判官。入為太常博士,遷禮部、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崇寧中,歷秘書少監、太常少卿、中書舍人、給事中等。除戶部侍郎,使高麗。擢同知樞密院,拜中書侍郎。蔡京罷相,勸徽宗毀元祐黨碑,放寬上書邪籍之禁。為余深等所劾,罷知毫州。蔡京復相,再貶鎮江節度副使,居安州。京再罷相,立即起知杭州。以醴泉觀使召。旋卒,贈光祿大夫。
(責任編輯:心安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重庆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宣城市| 荆门市| 大方县| 龙海市| 莲花县| 六盘水市| 曲麻莱县| 常山县| 福建省| 玉屏| 辉县市| 乐平市| 博野县| 伊宁县| 衡南县| 绩溪县| 会东县| 弋阳县| 永仁县| 阳泉市| 高尔夫| 镇平县| 弥渡县| 西藏| 新民市| 九江县| 孟津县| 保定市| 上饶市| 佛山市| 广安市| 屏边| 定州市| 三江| 白山市| 平乡县| 新民市|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