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愛我中華
——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
2009年,倍受海內外矚目的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暨炎帝神農拜祖大典在湖北省隨州市隆重舉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內外華人1萬余人聚首烈山,共同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祈福華夏繁榮昌盛。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出席大典并宣布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李兆焯和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為炎帝神農大殿內的炎帝神農雕像揭幕。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等應邀出席大典并為炎帝敬獻高香。
炎帝神農氏,是我國上古時代杰出的部落首領,農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據(jù)《禮記祭法二十三》載:“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谷!睎|漢經(jīng)學大師鄭玄注:厲山氏,炎帝也,起于厲山。自東周以來,有140多種典籍記載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州厲山。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海內外華人及港澳臺同胞代表,宗教界代表,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代表紛紛向炎帝圣像敬獻花籃和高香。縷縷馨香飄溢著炎黃子孫深深的敬祖情思和家國情懷。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長李鴻忠恭讀《頌祖文》,頌揚炎帝神農開啟文明、奠基華夏的豐功偉績,表達著華夏胄裔弘揚炎帝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愿和決心。
大典在《華夏同根鼓舞盛世》的歌舞表演中結束。臺灣歌手童安格的獨唱《把根留住》、內地歌手王櫟鑫演唱的歌伴舞《黃種人》、大型擊鼓表演《龍騰九州》等節(jié)目依次上演,將全場華人認祖歸源的赤子之情推向高潮。
大典結束后,觀禮嘉賓前往隨州市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qū)的功德殿,欣賞了“神農印象——大型名人名家書畫展”。從全國各地征集而來的120多幅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參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前夕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zhàn)先生題寫的“中國湖北隨州烈山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節(jié)名,和“華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黃一脈,共拜神農”的書法作品也在此次書畫展上首次亮相。
華夏同根,和合天下
—— 2010第二屆炎帝神農故里尋根節(jié)
6月8日,是炎帝神農的誕辰日,來自海內外的各界嘉賓2萬余人喜聚隨州市,參加2010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共同祈福華夏繁榮昌盛。
大典開始前,全球最高的炎帝神農石像隆重揭幕。位于海拔113米高的九烈山第七烈上的炎帝神農石像,與炎帝神農大殿遙遙相望。石像底座邊長約56尺(18.67米),意為中國56個民族;底座高度為42.6尺(14.2米),意為炎帝神農誕生日農歷四月二十六日;立像高約95尺(31.67米),意為九五之尊。
上午9時,大典正式開始,由體操名將李小雙,武漢信義兄弟孫東林、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等,傳遞并點燃主祭祀旁的圣火盆,各界代表向炎帝神農敬獻花籃和高香。氣勢磅礴的祭文《頌祖文》讀畢,全體人員向炎帝神農始祖三鞠躬。整個大典歷時1小時,其間,鮑國安、姜育恒、楊洪基、陳鐸等演藝界代表奉獻精彩演出。
在炎帝神農拜祖大典上,由鐘陽陽、李小雙、孫東林、徐德、許歷農等5位名人傳遞并點燃圣火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圣火火種是從隨州大洪山經(jīng)日照起火采集;鸱N采集者鐘陽陽是湖北省鐘祥人,武漢紡織大學學生、2009年第十七屆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冠軍,她曾將自己獲得的“2009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的一萬元獎金悉數(shù)捐獻給玉樹地震災區(qū),并致信安慰鼓勵災區(qū)孩子。前奧運冠軍、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小雙則是湖北仙桃人。孫東林是湖北“信義兄弟”,徐德是湖北隨州最大的民營企業(yè)——湖北齊星汽車車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歷農臺灣新同盟會會長。
為何選擇這5位人士共同點燃火炬?據(jù)悉,原先初定由成龍點燃圣火,但因他臨時有事,經(jīng)過組委會篩選,選出的其中4位均為湖北人!八麄兪呛比酥械慕艹龃恚彩茄椎劬竦捏w現(xiàn)。”該負責人稱,鐘陽陽、孫東林均體現(xiàn)了炎帝精神中的“仁義、信義”,李小雙、徐德則體現(xiàn)了炎帝的敢為人先、拼搏、創(chuàng)新精神。而許歷農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安徽是第一故鄉(xiāng),臺灣是第二故鄉(xiāng),在湖北有他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子孫,所以湖北應該算第三故鄉(xiāng),并稱炎帝神農“仁義”精神是治國之本。
隨州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xiāng)”,副省長田承忠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東共同揭牌。
天下隨和 光耀華夏
—— 2011年第三屆炎帝神農故里尋根節(jié)
2011年5月28日,第三屆世界華人尋根節(jié)將在湖北隨州舉行。唐國強、趙忠祥、韓磊、張明敏、胡一虎、王慧等一批文化娛樂界大腕將亮相本屆尋根節(jié),為隨州添彩。
本屆拜祖大典由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湖北衛(wèi)視策劃執(zhí)行,湖北衛(wèi)視、香港鳳凰衛(wèi)視、臺灣東森電視臺聯(lián)合直播。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武漢電信藝術團和中國石油藝術團3家專業(yè)藝術團體將在大典獻舞,規(guī)模和專業(yè)水準在往屆基礎上有所超越。由唐國強、韓磊、張明敏、嚴當當?shù)冉M成的明星陣容,由趙忠祥、胡一虎、王惠、蕭裔芬兩岸三地“名嘴”組成的電視主持人陣容也超出往屆。
本屆大典,隨州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將更加充分。根據(jù)本地祭祀音樂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的《烈山鼓樂》,由具有烈山文化特色的88套鼓組成龐大鼓樂陣容,伴以編鐘古樂,渲染出鐘鼓齊鳴、金聲玉振的祭拜氛圍,F(xiàn)場圣火采集、點燃參照奧運圣火的模式,從炎帝是火帝的理念中得到靈感,將圣火設計為從太陽的光輝之中得來。圣火女神由第50屆國際小姐中國大賽冠軍、全球總決賽季軍袁思怡擔任,圣火壇的圣火將通過飛火流星的形式點燃,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大典舞美設計突出炎帝神農文化元素。在隨州祭祀炎帝神農的傳統(tǒng)中,“鼓”是重要的祭祀樂器。舞臺造型充分運用“鼓”的元素,LED屏也設計成鼓的形狀。舞臺布景設計采用了“竹簡”的元素,將頌炎帝文的內容制作到竹簡上,給大典營造了拜頌炎帝的濃烈氛圍。
由熊召政作詞、卞留念作曲的壓軸歌曲《炎帝頌》將在大典上獻“聲”。新改編的《炎帝大歌》,采用一個女美聲領唱、四個男美聲合唱的新的演繹方式,賦予《炎帝大歌》新的感覺。
此次大典還專門從武漢紡織大學服裝模特班選用了30名模特兒擔任禮儀小姐,為帶領嘉賓上場、敬獻花籃和上高香提供更好的服務
龍騰盛世、福佑中華
—— 2012年第四屆炎帝神農故里尋根節(jié)
5月16日,上午8時30分,龍騰盛世福佑中華——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湖北隨州舉行。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七大看點:
看點一: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新增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兩個舉辦單位,加之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政府,形成了“4+1”的主辦模式。更多的國家部委參與舉辦,體現(xiàn)了炎帝神農祭祀的國家級規(guī)模與檔次。屆時,全國人大、全國政協(xié)領導將親臨大典,四家主辦部委主要負責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將參加大典。
看點二: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的奉請儀式一共10個方陣,一個奉祀幡旗方陣和一個貴賓方陣,中間有八個炎帝功德方陣,方陣規(guī)模超歷史。幡旗方陣由八八六十四位旗手組成,旗手們高舉著繡有“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徽標的幡旗。炎帝功德方陣分別是:耒耜方陣、百草方陣、馴獸方陣、織衣方陣、市易方陣、古陶方陣、版筑方陣、古琴方陣。每個方陣都由八八六十四人組成,承傳著中國古人祭祀先祖的“八祀”之意。
看點三: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的“點燃圣火環(huán)節(jié)”賦予了新的內容,突出“兩岸四地”共同參與的元素,是一大創(chuàng)新和亮點。圣火采自“兩岸四地”,攝制組奔赴港、澳、臺、神農架地區(qū)拍攝采集圣火的情景。5月8日,“兩岸四地”的圣火采集工作圓滿完成。四捧圣火分別象征著炎帝神農精神的四種內涵:“憂民之利”的民本精神、“為天下先”的奮斗精神、“填海逐日”的進取精神、“合和天地”的和諧精神。
看點四:在“盛世祈福”環(huán)節(jié),將邀請中華當代優(yōu)秀炎黃子孫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著名考古專家張忠培,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著名作家、詩人、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一名獲獎者熊召政及宗教界、科技界、企業(yè)界杰出代表為中華祈福,體現(xiàn)祭祖活動的代表性,進一步提升影響力。
看點五: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演藝明星陣容強大,中央電視臺資深節(jié)目主持人陳鐸、香港鳳凰衛(wèi)視名主持許戈輝、湖北衛(wèi)視當紅主持人王惠聯(lián)袂主持開幕式大典,著名演員陳建斌擔任主奉祀官,著名歌唱家毛阿敏演唱《還看今朝》,內地樂壇最具影響力歌星孫楠獻唱《盛世的鐘聲》,著名歌手鮑蓉獻唱代表作 《中華大家園》。
看點六:新聞宣傳及電視傳播更有影響,湖北衛(wèi)視、香港鳳凰衛(wèi)視資訊臺、臺灣TVBS電視臺、隨州電視臺和國內外主流華語廣播及新浪網(wǎng)、荊楚網(wǎng)等向全球華人同步直播開幕式暨拜祖大典。
看點七:2012壬辰年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jié)開幕式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舞臺、音樂、服裝、道具制作精益求精,文藝節(jié)目的氣勢更加宏大。舞臺布置6個大型編鐘,中間是圓形的“鼓”的造型,寓意“鐘鼓齊鳴”,這是首次將隨州作為“中國編鐘之鄉(xiāng)”的文化元素加以放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