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感悟中國智慧——于丹文化論壇摘錄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11-5-30 09:19

字號: 打印 查看: 2906


關于炎帝文化

    5月28日,在炎帝神農故里舉辦了隆重莊嚴的祭祖儀式,可以說這不是隨州的儀式,也不是湖北的儀式,而是全球華人的儀式。在一個喧囂浮躁的時代里,“返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我們已經離祖先之源越走越遠,逐漸迷失在一片都市繁華之中。中國農耕文明從炎帝神農算起已經超過五千年,久遠的農業文明主導著我們的思維、立法、生活習慣與我們的價值態度。近兩個世紀興起的都市化進程,讓我們享受了水泥叢林里的發達文明,也同時丟失了土地中帶來的踏實的托付。
    離我們的古圣先賢如此之近,這是作為隨州百姓的福分。在離我們祖先如此親近的地方,文化變成了一種生活的感悟。我來隨州,更多的是以炎黃子孫的身份來感悟、參拜、綿延炎帝神農文化。今天,我們可以歷數的炎帝神農八大歷史功績,無一不是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的。炎帝神農的偉大之處在于將我們從原始游牧民族帶到農耕的文明社會,漫長的歷史時空中,通過自己的探索逐漸發明了文明中需要的點點滴滴樸實的依據,發明了耒耜,種植五谷;以火燒山,發明熟食……讓我們從一個純消費社會走入創造性社會,這是巨大的轉型。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是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完成的。
    今天,我們祭拜炎帝神農的時候會想到什么呢?如今是繁榮的時代,卻有更多的困惑。在炎帝神農發明創造的時代中,人的生存與安定是最大的夢想,自然健康、不受自然風雨災害和野獸的威脅、讓壽命更長些、讓生命更穩定一些,這就是理想。在那個時代人沒有奢望,沒有奢望的生活是簡單樸素的。在炎帝神農時代,雖然禮儀不發達,但人與人之間存有恭敬與悲憫,因為大家活下來都不容易,彼此有擔待有幫助。(于丹關于炎帝文化的更多講述,本報隨后呈給讀者。)


關于隨州

    我在隨州很感慨,不知道各位朋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隨州有巍峨的大洪山,往城里面一走,涢水、氵厥水等一道道的水系、河流都在身邊。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對于我們來說很奢侈。我一直相信,山是一座城市的肺,因為它給城市帶來了新鮮的空氣,水是一座城市的心,因為它碧波蕩漾,我們心里很多的感受映射其中。所以,隨州這個城市的幸福,不僅僅是有炎帝神農,還有這樣美麗的山水讓我們親歷其中。有山、有水、有根,這兒多好啊,中華民族的根在這里,美麗的山水就在身邊。道家的東西,隨州人應該比別的地方有更深刻的體會,就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共往來”。這句話說得多好,天地是有精神的。你去看看大洪山的金頂,看看那樣的流云浩蕩、長風送懷,你去看看一條一條水系,那樣的一種波瀾洶涌,那樣的一種柔波蕩漾,所有的這一切不都是天地的精神流淌嗎?如果一個城市就剩下高樓大廈、立交橋,是沒有趣味的。
    在炎帝神農的故里,在山清水秀的隨州,中國文化能給我們今天社會一個什么樣的答案?我覺得,每個中國人只要你愿意,都會覺得圣賢離我們絲毫不遠,所謂“道不遠人”,變為一種生活方式親近我們。


關于人生感悟

    所謂 “仁愛”,孔子說了操作性的五條原則,叫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這兩條說的是我們做人的基本修養;“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這是我們做事的基本方法;“惠則足以使人”,這是我們做官的基本態度。怎么做人,要恭敬,要寬容;怎么做事,要守信,要敏銳;怎么做官,用恩惠之心去維系每個下屬人心。
    在中國民間,百姓解字中有個通俗的解釋方法,即“二人成仁”,“仁愛”則為兩個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一個領導不管領帶多大的團隊,在社會上和多少人打交道,人的一生中打交道最多的關系是兩兩關系。仁愛并不需要多大的理想領導大眾,而是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馬上就做,處理好兩兩之間的關系,就為“二人成仁”。
    人們要學會放下,當人把所有事情放下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就變少了,對自己也有好處,不至于招來更多的侮辱,恭敬地面對生命。
    我們的生活中都會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關鍵是在遭遇失敗那一刻,不要輕易告訴自己——這就是結果。只要有明天,事情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轉機和變化。
    世界上沒有廢物可言,所謂廢物,只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好領導,就是把別人眼中的“廢物”,將他能夠改變的地方使用成為財富,這叫做成全;差領導,就是把大家公認的“財富”總是放錯地方,這輩子也終于讓他自己也成為了“廢物”。作為領導,能否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不在于獎金獎勵人的當下,而在于給他一個發展空間,許他一個未來。
    面對各種角色難以平衡的時候,《論語》為每件事做了一個底線,即“忠、信、習”,職業角色要盡忠、倫理角色要守信、自我角色要學習,這就為底線。
   
    (本報記者 陳創新、王艷梅、陳巧玲 根據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茶語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苍南县| 井研县| 涞源县| 万盛区| 华坪县| 浦北县| 新闻| 威宁| 平罗县| 河源市| 旬阳县| 伽师县| 建昌县| 葵青区| 承德市| 伽师县| 泰兴市| 扬中市| 新安县| 临武县| 怀安县| 咸丰县| 安多县| 荥阳市| 忻州市| 松江区| 阜康市| 曲阳县| 南漳县| 平乐县| 霍山县| 织金县| 甘谷县| 大英县| 鹤壁市| 巴林右旗| 左贡县| 通渭县| 曲阜市|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