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論壇隆重舉行。著名文學家王蒙等文化大家齊聚一堂,圍繞“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夢想”這一主題,在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隨州縱論文化傳承,就炎帝神農文化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展開交流,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如何繼承和弘揚炎帝精神、振興中華文化進行了思考。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國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省臺辦巡視員付麗華,
隨州市委書記劉曉鳴等市“四大家”領導出席論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任大援主持。
尹漢寧在致歡迎辭時說,炎帝神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之源和維系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不僅在荊楚大地上根深葉茂,而且在全球華人中影響巨大。作為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論壇能深入發掘炎帝神農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中華文化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程金中宣讀了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致論壇的賀信。
賀信說,海峽兩岸炎帝文化高端論壇對海峽兩岸加強炎帝神農文化學術探討,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兩岸同胞情感,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和積極的意義。此次論壇將在兩岸共同開創中華文化輝煌未來的道路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蔣孝嚴在講話中說,經濟提升使國家壯大,軍事提升使國家強大,文化提升才能使國家偉大。中華文化資源豐富,海峽兩岸要將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發揚光大。經濟使得手牽手,文化使得心連心,海峽兩岸炎帝文化高端論壇對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中國文化根深蒂固,在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將來還會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著名文學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重點探討了中國的祖先崇拜。他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一個尊敬已有文化成果的文化,是尋根溯源的文化。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王仲孚從神農氏發明農業,教民耕作,發明醫藥,維護人民的健康說起,提出振興中華文化,就是把固有文化的成就加以發揚光大,因應時代推陳出新,在傳統農業與醫療的領域里,恢復先進的地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先秦史專家王震中從炎帝農耕文化的生態文明談起,對“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這一時代的最強音,再次加以呼喚。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玉德引經據典,闡述了典籍所載、考古所見、民間傳說的神農文化,提出應當讓神農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一面鮮艷旗幟。
各地炎黃文化研究會的專家、海外宗親代表、隨州市直各部門負責人等參加論壇。本次論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湖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隨州市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