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奉祀方陣步入大典現場。(記者 楊平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湯煒瑋 通訊員 許享紅 張琴
烈山蒼蒼鐘毓秀,炎帝巍巍唱大歌。細雨阻擋不了回家的腳步,一顆顆炎黃赤子心,千里迢迢來尋根。
昨日,炎帝神農誕辰,來自全球各地的炎黃子孫代表,齊聚炎帝神農故里隨州,參加尋根節,拜謁炎帝神農。
伴隨著鏗鏘悠揚的樂曲,來自海內外的賓朋懷揣著一顆顆赤子心,走過華祖門,走進寬闊美麗的謁祖廣場,如同走進老祖宗的懷抱中。
擊鼓九通,鳴鐘九響,8時08分,莊重恢弘的樂聲中,大典正式開始。
幡旗獵獵,鼓樂聲聲。
81名青壯年男子高舉象征炎帝精神的幡旗,在主奉祀官、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鄢繼烈的引領下莊嚴入場。我國古禮中,幡旗是引導神靈、昭示威儀的象征。
炎帝神農,功昭日月。緊隨幡旗引領方陣之后,是由81名青年男女組成的炎帝八德方陣,展示著炎帝神農八大功績:教民以農,治麻為布,筑土構木,剡木為矢,削桐為琴,作陶為器,遍嘗百草,首倡交易。
來自祖國東、南、西、北、中各地區民眾組成的民間奉祀方陣,成為本屆方陣中的亮點和特色。中原地區流傳的“擔經挑”、長江流域的“儺面舞”,東北赫哲族的“河燈節”、云南瑤族的“傘舞”、東南福建一帶流傳的“挑幡”,來自全國各地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祭祖形式,更加突出了本屆大典的民間色彩和民俗特色。這些祭祖習俗雖然特色各異,卻有著相同的寓意——驅災避禍、祈福納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身在他鄉,情系故園;家山萬里,夢縈魂牽。世界華人方陣抬著炎帝大像,以最虔誠的姿態宣示著認祖歸宗的心愿,以最直白的形式表達出血濃于水的深情。
“值甲午之孟夏兮,尋根帝鄉;奉赤子之悃忱兮,謁我神農。”所有方陣匯聚烈山腳下,正式開啟對炎帝神農的拜祖儀式。
主會場內,致歡迎辭、大典開幕、恭啟圣門、點燃圣火、敬獻花籃、敬獻高香、恭讀頌祖文、共拜始祖……一項項拜謁議程次第進行,現場莊重肅穆。
主會場外,是民眾的節日,狂歡的海洋。舞龍、舞獅、蚌蛤精、采蓮船等傳統民俗節目,將歡樂祥和傳遍炎帝故里。隨州民間近百年祭祀炎帝活動的精華,古老的民風民俗,本地多種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在廟會上一一呈現。
“你在眾神之上,你在山河之間。做你的子孫無比自豪,你的夢想我們扛肩上!”由炎帝神農所開啟的農耕文化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壯美史詩中最雋永的樂章。東北農民歌王馬廣福、西北農民歌王王向榮和湖北土家農民歌王王愛華領銜100位農民,同聲高歌《炎帝頌》,將大典引向高潮。
巍巍烈山,四海來朝;昭昭大德,仰之彌高。四戲曲劇種藝術家聯袂演唱《天佑中華》的樂音中,炎黃子孫心與心相通,血與血相融,根與根相連,夢與夢相同。
四海一家親,共圓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