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劉詩詩、通訊員王有江、鄒州陽)近年來,我市錨定專汽產業轉型升級目標,完善產業政策,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全方位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數據顯示,1至7月,全市專用車產量9.04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車產量3675輛,同比增長60.6%。
我市緊緊圍繞新能化、智能化、網聯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產能升級、集群迭代、智能轉型、融合發展,產業優勢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再提升。除湖北新楚風、程力集團兩家新能源整車企業外,全市90家在產的專汽資質企業均可以配套生產新能源專用車,產品涉及環衛、物流、工程、應急、旅居等5個類別1095個公告品種。
對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業鏈條日趨完備,上下游協同更緊密。以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原材料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初具規模,湖北芯動力新能源汽車電機轉子軸生產項目批量生產,提高整車續航里程3%以上;億豐泵業生產的新能源水泵與中聯重科配套;斯諾負極材料、毅興智能電池極柱、犇星多孔硅負極材料等項目正式投產;中建三局生物質制氫項目穩步推進,將打造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閉環,形成純電動和氫燃料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新楚風與時代電動合作研發電驅動橋,銷售額達3700萬元。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營造創新生態,在技術創新上求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提檔次,在市場份額上占新機,產業創新成果顯現,發展新動能快集聚。車規級芯片實現突破,泰晶科技新擴建車規級芯片項目年產能達4.8億只,產品通過AEC-Q200汽車級認證,與華為、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形成長期戰略合作。納米級砂磨機技術領先,實現國產替代,湖北瑯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砂磨機可將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磨至納米級,80%以上設備核心部件自主研發,與比亞迪、寧德時代等130余家企業建立合作。新能源底盤創新發展,由曾都區平臺公司牽頭,凱力、瑞力、楚勝、宏宇等13家本地專汽企業聯合杭州時代電動組建星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構建了以商用車新能源底盤為平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模式,預計今年星辰汽車新能源底盤產量將突破8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