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關于地震的這些傳言,別再信了!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1-5-13 16:30
來自: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字號: 打印 查看: 5427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13年,當年大地震慘烈的一幕仍然閃現在我們眼簾。

  然而,關于地震的一些科普知識,還有待普及!皠游镄袨槟茴A測地震”“‘地震云’真的存在”“地球自轉變慢,地震會頻發”等等,這些真假難辨的地震傳說,仍然在坊間流傳。

  動物行為能預測地震的發生?

  “某地出現大規模蟾蜍遷移,預示著將要發生大地震”,除了“蛤蟆遷移”,很多人還將昆蟲、鳥獸行為異常當成預測地震的判斷標準。這些真能預測地震嗎?

  根據歷史上地震震例來看,地震前確有動物異常現象,但宏觀上,動物異常與地震并非一一對應。一方面,引起動物反,F象的因素很多,如天氣變化、環境污染、飼養不當以及動物自身不適,或者動物正處于繁衍生育期等。另一方面,有時(特別是強震發生以后),人們情緒過分緊張,也可能在觀察動物行為時出現錯覺,因而得出并不可靠的相關結論。

  以“蟾蜍遷移”為例,因為蟾蜍喜歡濕潤的環境,當空氣濕度比較大,尤其陰天的時候,它們可能會大量上岸。換言之,蟾蜍集體上岸只是享受濕潤空氣而已,并非為人類預報大地震。顯然,是人類自己想多了。

  實際上,“蟾蜍遷移預示大地震”的說法在5·12汶川地震期間就曾流傳。汶川地震前夕,四川綿竹出現十萬蟾蜍遷徙的“盛況”,讓不少人猜測與大地震有關。當時林業專家辟謠稱,實為該遷徙地的溫度、濕度等均適合蟾蜍生存,且正值其繁殖期,與地震并無直接聯系。

  真的有“地震云”嗎?

  “晝中或日落之后,天際晴朗,而有細云如一線,甚長,震兆也!边@是17世紀中國古籍中的記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地震云”的說法漸漸消失于學術圈,但在坊間還是時不時流傳。

  目前,并無證據證明地殼運動與短時氣象變化存在關聯。從氣象觀測的角度來看,所謂形色各異的“地震云”多與高空氣流活動有關,大多為高積云或層積云,因為這兩種云易形成魚鱗、肋條狀等“怪異”的樣子,公眾往往容易對不確定的信息產生聯想,進而造成誤傳。

  圖源: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

  地質學家則認為,地磁場的改變有其固有的規律和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電磁場影響云的分布”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地球自轉變慢,導致地震頻發?

  網上有傳言稱“地震次數增加與地球自轉速度減慢有關”。事實究竟如何呢?

  目前研究顯示,地球自轉速度與地震活動之間的相關性并不顯著。在地下70-700km深處,地球自轉所產生的彈性應變能與該深度范圍內每年釋放的總能量相當,地震活動隨緯度的分布與地球自轉動能隨緯度分布這兩方面高度一致。

  目前并未發現地震頻率和地球自轉之間有特定聯系 圖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研究結果顯示,強震與地球自轉速度之間的相關性存在起伏變化,并非一成不變。此外,還有研究結果顯示,地震與地球自轉加速有關。

  關于地震的成因,被大家所公認的理論是由于構造(地殼)運動而引發,所處的地震構造帶在某些階段會比較活躍,從而造成地震次數增多。至于地震構造帶為何會在某個時間點活躍,還有待科學家的研究和發現,因此不要被網絡上“捕風捉影”的傳言帶偏了。

  如何辨別地震謠言?

  我國的地震預報事業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長、中、短、臨”漸近式的地震預報理論系統和“場源結合、以場求源”的分析方法,建立起較為系統的經驗性地震預報方法、指標和判據體系。

  雖然地震預報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傳聞中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這種十分“精確”的所謂地震預報,一定就是謠言了。如果強震發生時,出現“某個地方將要陷”“某個地方要遭水淹”等無根據的預報信息,也是不可信的。

  此外,如果地震信息是由國外預報,也是不足為信的,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國關于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間的約定。

  關于地震預報的發布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我國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全國范圍內的地震長期和中期預報意見,由國務院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預報意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布。因此,對于非經官方渠道發布的地震預報信息,切勿輕信,更不要以訛傳訛。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故意進行傳播,最高可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地震信息發布與傳播均事關重大,不要輕信網絡不實傳言,更不能編造、傳播虛假的地震信息,否則有可能觸犯相關法律被追責。

  資料來源:綜合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科學辟謠平臺等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乌什县| 新巴尔虎右旗| 泗水县| 道孚县| 永修县| 漳浦县| 鹤庆县| 胶州市| 武邑县| 仁化县| 固镇县| 海兴县| 赤壁市| 庆阳市| 古田县| 班戈县| 东至县| 黑水县| 临高县| 新源县| 巴青县| 临澧县| 霍邱县| 卢氏县| 鞍山市| 平乐县| 大荔县| 西乡县| 海伦市| 定兴县| 海阳市| 东丰县| 张家港市| 方城县| 青阳县| 金秀| 阿城市| 安福县| 永清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