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通訊員華晶晶)人才是醫院發展的首要資源,更是維護民眾健康的核心力量。近年來,隨州市曾都醫院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以創新機制、優化服務、搭建平臺為抓手,不僅成功引進五對夫妻檔學科人才,更通過“輸血”與“造血”雙輪驅動,打造出一支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醫療人才梯隊,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步入曾都醫院,一對對并肩奮戰的“夫妻專家”成為獨特風景。胃腸心胸外科專家胡顯橋與病理診斷專家董娟娟夫婦分別擔任科室主任,構建“臨床—病理”精準診療閉環;神經內科專家吳磊、許輝夫婦執掌或參與兩個病區管理,推動卒中中心、癲癇中心建設;內分泌科專家肖鵬與精神心理科專家龔麗娟開創“代謝疾病—心理健康”跨學科診療模式……這些高層次人才組合的加入,不僅充實了學科建設力量,更以協同診療優勢為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解決方案。
“醫院的多學科協作模式能讓復雜病例獲得最優診療方案,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辦院宗旨與我行醫的初心高度契合。”胡顯橋坦言,“在這里,我不僅能實現個人技術突破,更能帶動團隊為患者創造生機。”
“人才工作不僅要‘引字當先’,更要‘留字托底’。”該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小林表示。曾都醫院的“引才密碼”,在于“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雙向賦能。硬件上,醫院斥資引進直線加速器、西門子血管造影機等尖端設備,加快推進介入、卒中中心、肛腸疾病診斷中心、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和睡眠中心等平臺建設;軟件方面,推出系列人才安居舉措,符合引才條件的博士年收入可達50萬+,碩士年收入可達40萬+;更貼心解決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后顧之憂。
腫瘤科業務主任謝輝博士對此深有感觸:“醫院不僅給了我主任的管理崗位,還讓我掛職南郊衛生院副院長,更斥巨資購置直線加速器,配套科研啟動資金、編制保障,甚至主動協調解決配偶就業和子女入學問題。在這里,我們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更有足夠的平臺施展所學。”
在“引鳳來棲”的同時,曾都醫院更注重“內生動力”的培育。依托醫聯體建設,醫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結成32個專科聯盟,成立彭志勇、錢群教授工作室,邵亮、肖玉莎等博士專家長期坐診、查房、手術帶教;同時與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湖北省中醫院等建立深度合作,王學文、張茂林等知名專家的定期坐診,吸引了眾多隨州及周邊患者慕名而來。
曾都醫院還選派科室骨干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省級三甲醫院進修,并將優質培訓資源下沉至醫共體成員單位,通過“傳幫帶”提升區域整體醫療水平。醫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自身的醫療水平,也為區域醫療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貢獻。“通過與中南專家聯合查房、手術指導,科室骨干的診療思維和技術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曾都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吳磊表示,“這種‘輸血+造血’相結合的模式,既讓我們接軌前沿醫學,又能將技術紅利傳遞給基層,真正促進了區域醫療資源的均衡發展。”
在人才管理機制上,曾都醫院將140個中層崗位納入公開競聘,管理團隊平均年齡下降2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升至89.5%;實施“定編定崗”,按1:1.1床人比例科學配置886名職工,實現人崗精準匹配。如今,醫院人才“虹吸效應”持續顯現,已成功開展ECMO、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心臟起搏器植入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等眾多新技術、新業務,多項技術填補醫院及地區空白。
“未來將深化‘科技興院’戰略,打造‘博士引領、碩本中堅’的多元人才矩陣,讓每位人才在醫院沃土上實現價值。”王小林的展望,勾勒出曾都醫院書寫守護生命健康的新篇章。從“引才”到“育才”,從“聚才”到“用才”,這座醫療高地正以人才戰略為引擎,推動區域醫療水平向更高質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