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劉詩詩、通訊員徐唯智、肖瑜)日前,曾都區第9期鄉村振興“雁陣賦能”工程培訓班開班,60余名村“兩委”干部赴四川“取經”,開展為期一周的學習。
為破解鎮(街道)干部隊伍青黃不接、基層治理能力待提升的難題,今年,曾都區緊扣“干部素質提升年”部署,組織鎮(街道)機關干部及全體農村“兩委”干部赴四川成都及周邊共6個縣(市、區)“取經”,通過“比選擇優、比較衡量、比拼趕超”三向發力,全力鍛造鄉村振興一線“操盤手”,為基層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都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如何從‘后進’變‘標桿’?背后的密碼必須學透!”在確定學習目標前,曾都區召開3次區委專題會議,從成都市眾多國家級、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中,經多輪篩選鎖定蒲江縣明月村、箭塔村等9個對標對象。學習過程中,鎮村兩級干部實地走訪,同時邀請當地示范村書記、產業規劃師等“現身說法”,深度剖析村級發展的成功經驗與挫折教訓,校準成長坐標。“以前總覺得鄉村發展難,聽完明月村盤活閑置農房的案例,我一下子有了新思路!”洛陽鎮一名參訓干部感慨道。
“走出去”更要“用起來”。曾都區以鎮(街道)為單位組織聯動研學,引導干部在實地調研后,對照成都經驗查擺思想觀念、發展路徑等方面的短板,并制定學用轉化方案。洛陽鎮便是生動縮影——其借鑒成都彭州“民宿+藝術”的發展理念,結合大樂之野、裸心隱鄉等高端民宿品牌入駐,引入網紅達人開展直播帶貨、舉辦鄉村音樂會,打造“千年銀杏・隨宿洛陽”文旅品牌,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截至目前,全區參訓干部已制定學用轉化舉措200余項,落地鄉村振興項目30余個。
為鞏固學習成果,曾都區制定村黨組織“賦能強基、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建強戰斗堡壘、發展集體經濟等5大比拼方向,讓干部學有目標、干有抓手。在典型培育上,一方面推動桂華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老典型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助力九口堰村“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等新典型提檔升級。同時,聚焦培育2至3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村黨組織,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鄉村振興新格局。目前,全區已有15個村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領域形成特色亮點,為全區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的經驗樣板。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