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市直機關干部到隨縣厲山鎮義務植樹。 (記者 徐 斌攝)
“綠滿曾都”行動加快推進
計劃3年完成造林綠化6萬余畝
記者 唐天才、通訊員徐志宇報道:連日來,曾都區何店鎮組織的20多人專業植樹隊,在該鎮三岔河村荒山上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目前已栽植國外松、速生豐產林400多畝。這是該區開展“綠滿曾都”行動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目前該區已完成整地1.1萬畝,造林5000畝,綠化公路32公里,綠化村莊20個,水系植樹4000余株。
3月12日,該區召開“綠滿曾都”行動推進會,明確今年全區造林綠化任務24675畝,重點打造炎帝大道景觀帶和隨小、隨洪、隨京、隨安、隨新5條省道,同時,對水系、城鎮、村莊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綠化,整體推進,不留死角、不留空檔。
為保障“綠滿曾都”行動扎實推進,該區將綠化目標分解到各地各部門、到村、到組、到人,定人、定點、定標準、定進度、定時限,層層明確任務,層層傳導壓力。同時,明確工作職責,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體制機制,提升造林質量,加大管護力度,加強檢查督辦,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該區將用3年時間,到2017年完成造林綠化64417畝,實現全區宜林地、無立木林地、通道綠化地、村莊綠化地應綠盡綠,森林覆蓋率達到49%,活立木蓄積量達到320萬立方米。
大洪山全面推進“綠滿景區”行動
通訊員 羅銀華、賀曉利報道:3月12日,大洪山組織百余名干部職工,來到該區庹家村義務種植樹苗2000余株,為“綠滿景區”行動再添一片新綠。
今年,大洪山將植樹造林活動作為景區新農村建設、新“三萬”活動、鄉村旅游發展等工作的重要部分,實行領導分片包村,責任到人,以加快實施宜林地造林建設、通道景觀林建設、綠色產業富民建設三大工程為重點,先后實施了10余千米景區內循環道兩旁護坡綠化、333省道長崗段“綠色長廊”打造、千畝山地(丘陵)扮綠裝等工程,全面推進“綠滿景區”行動。
據了解,今年大洪山計劃植樹造林2513畝,目前已完成2386畝,占年度計劃任務比例的95%。其中,已完成宜林地造林1377畝,通道綠化559畝,村莊綠化450畝。
廣水陳巷鎮“全民綠化”快推進
記者張清、通訊員楊晶報道:3月12日植樹節,廣水市紀委全體機關干部和陳巷鎮政府、派出所、財政、教育、衛生等戰線共200余名干部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新春的陳巷增綠添秀。該鎮計劃3年造林綠化1.5萬余畝,其中今年造林8000畝,已完成造林4500畝。
在該鎮興河村侯家灣的植樹現場,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的揮鍬鏟土,有的扶苗填坑,有的踏土夯苗,有的提水灌溉……每個人都在劃分好的“自留地”里精耕細作,勁頭十足。經過半天的緊張勞動,大家共栽植油桃樹苗6000余株,綠化面積達150畝。放眼望去,連片的小樹苗錯落有致,昂然挺立,萌發勃勃生機。
該鎮開展“全民綠化”行動,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建設“鄉親林”,廣水市內陳巷藉市、部、局、鎮、辦主職領導和駐村主職領導每人完成200畝綠化任務;機關干部積極參與義務植樹,在興河村新建了千畝果林示范基地;號召群眾建設灣子林,鼓勵群眾在房前屋后、村邊路旁、田邊地角多植樹、植好樹,力爭做到戶均植樹50棵,村均植樹2萬棵;呼吁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植樹。
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
草店鎮退耕還林綠了荒山富了民
通訊員 涂庭民、龔子文報道:“眼下正是植樹的大好時節,這些退耕還林補貼資金又能讓我到苗木市場購樹苗了。”日前,隨縣草店鎮岳家灣村村民黃培明說,“栽樹就是存錢。2010年,我以每株15元的價格購買了100多株桂花樹栽在旱地里,現在有人每株出價300元。”
“這幾年我栽的3000多棵大白楊樹已長到18公分以上了,每棵價值幾百元,每年每棵樹增值10元以上,算起來每年收入要達到5萬元以上,國家還按每畝225元的標準補貼。目前,我已從退耕還林工程中獲得收入2.25萬元。”隨縣草店鎮金鑼山村村民孫來成從農商行里取出退耕還林補貼后說道,這是他第九年到農商行領取退耕還林補貼。
3月12日,草店鎮財政所又及時發放2014年中央財政完善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0.2萬元,用于彌補農民植樹資金不足。
該鎮采取多項措施鼓勵、扶持農民發展生態林業。去冬今春,該鎮又投資40余萬元購買綠化苗木,美化集鎮;組織干部職工上山義務植樹,建設示范基地4處,達1000余畝。
退耕還林,綠了荒山富了民。走在草店鎮山山村村里,昔日一場倡導退耕還林的攻堅戰,給這里百姓帶來了新機遇,當地因地制宜,在保護林木、創造綠色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如今,白楊樹、松樹、杉樹、茶樹、各種綠化樹都已成林,百姓的生活也走向致富。